中德之战———“孪生兄弟”的对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8:01 红网-湖南日报 | ||||||||
新华社记者 郑道锦 马邦杰 21日下午,中国青年足球队将在蒂尔堡迎战荷兰世青赛1/8决赛的对手德国队,由于两个队的风格和特点极为相似,这场较量被认为是一场“孪生兄弟”的对决。 身体条件出色,速度快,组织严密,在个人不突出的情况下认准“整体牌”,用团队
这对“孪生兄弟”中,德国队理应是“哥哥”,从中国足协决定接受德国足协的推荐,聘请老帅克劳琛担任中国队主教练,并将球队送往巴特基辛根集训时起,中青队作为“弟弟”的“宿命”就已经开始。当巴特基辛根市长劳顿巴赫高呼希望中德两队在北京奥运的决赛中相遇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兄弟会在2005年6月的一个下午过早地进行格斗。 然而,这一次提前的遭遇更像是“哥哥”的有意安排的,因为不想去碰更强大的对手,德国人似乎有意识地选择了“弟弟”作为前进路上的铺路石。聪明的少帅斯基贝在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雪藏了3名主力,那场比赛刻意保留的德国队几乎被对手打得攻不过半场,一球小负后,德国人兴高采烈地以小组第三身份挑到了中青队,然后目送阿根廷去和哥伦比亚“火并”。 克劳琛也意识到了“哥哥”的选择,如果知道“相煎何太急”的典故,这位德国老人一定会在心里唏嘘不已,还有什么比率军攻打自己的祖国更加痛苦的事? 然而,“哥哥”的选择未必明智。国际足联技术官员对中青队的评价是:德国式的战术和精神,整体意识突出。的确,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德国队远比中国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严谨的战术,然而这支中青队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从第一场对土耳其队赵旭日最后时刻送给对手的黑色30秒,到第二场被乌克兰扳平后以10人之师取得最终胜利,再到被巴拿马队扳平后从容回敬对手3球,中青队似乎根本就不怕打逆风球,比德国队更“德国队”。 更何况,德国战车的装甲也有薄弱的一环:习惯性的上半场低迷。德国队与埃及队、美国队和阿根廷队的比赛,整个上半场几乎都被对手打得喘不过气,如果对这个弱点进行有意识的部署,中青队甚至可以如007般从容地掏出一把小手枪,摆出一个漂亮的POSE后,一枪击爆来势凶猛的德国坦克。 当然,德国队也具有可怕的一面,论身体他们更高更壮,论速度他们也有优势,论经验他们很多球员已在德甲和德乙踢上主力。除此之外,德国队在下半场的反扑也是一大特色,即使中青队在上半场取得领先,也绝不能在下半场有所松懈,对手的后半程发力已经让埃及队和美国队尝到了苦头。而且,德国队状态控制得很好,在大赛中越是慢热型球队越有可能走得更远,而中青队的一路高歌猛进、状态过早出来也很让人不无担心。 德国队阵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高个球员,一个是身高1米90、已经在德甲沙尔克04队踢上主力的前卫德鲁拉,另一个是身高1米91、在门兴格拉德巴赫队效力的后卫简森,这两个人在攻击线和后防线上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欧洲顶级联赛经验对于中青队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 朱挺的禁赛对中青队来说也是个打击,幸好克劳琛在对巴拿马队的比赛中已经成功地演练了451阵型,到时如果用这个来代替442,相信球员们心里都会有底。 无论是对德国队还是中青队,这一场“孪生兄弟”的对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好像是和自己水中的倒影进行搏斗。谁胜谁负,就要看真假“唐僧”中的哪一个更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了。(据新华社蒂尔堡(荷兰)6月20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