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务工人员血汗白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46 生活报

  本报《王帮办工作室》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这样的电话:“我这么长时间的活白干了,没有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到劳动部门又不管或管不了……”有的时候,《工作室》一天甚至会接到十几个这样的电话。

  2000年,来自绥化市的韩伟来哈尔滨找工作,刚到没几天就被一家黑中介骗走150元服务费。不久,韩伟找到第二份工作。老板讲好,一个月500元,但第一个月开支要先扣100元
做抵押金,韩伟同意了。干了四个月,韩伟的老母病倒,他当晚征得老板同意就走了。可三天后回来,却被通知开除了,而且100元抵押金和半个月的工资也不给了,说是三天没来的罚款。

  韩伟找到当地劳动监察,工作人员说没有劳动合同,让韩伟去劳动仲裁,可仲裁人员又说没有证据不能立案。韩伟350元的辛苦钱就这样“送”给了老板。

  今年一月末,韩伟和其他5个同事一起包了个后灶切墩,月薪7000元,干活到5月20日,老板以客人不满意为由,把他们6人撵出酒店。于是,韩伟把酒店投诉到劳动仲裁,可劳动仲裁说他们这种情况属劳务纠纷,应该到法院直接起诉。半个月来,韩伟几个人也没找到新的工作,打官司的钱也没能凑上。他们更担心的是,即便官司赢了也很难拿到钱。

  记者翻找年初以来的记录,从2月24日至6月12日,《王帮办工作室》共接到类似的投诉78起,因为种种原因要不回来的工资达9.8万元。采访中了解到,以不签劳动合同,迫使务工者没有证据要不回工钱的用工单位很多,而这种打劳动政策擦边球“挣”钱的方式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业内人士称之为“劳动边缘经济”。

  据一位人才专家介绍,目前,人才劳务市场是买方市场,求职者过剩。另外,务工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也给自己的维权带来被动,相对于用工单位,务工人员永远是弱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级劳动部门每天都很忙碌,尤其是市区两级劳动监察部门,每天前来投诉的人流不断。而到劳动部门投诉的劳动纠纷案中,不签劳动合同的占大多数,每个案件,因为没有签合同、没有证据等原因,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元就白白“送”给用工单位,而劳动部门实际能执行回来的也不是很多。

  就目前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劳动部门应建立更具操作性的劳动关系认证机制,维护务工者权益。专家同时建议,劳动部门不应总在末端等着务工者来投诉,案子永远受理不完。应经常下去,检查用工单位的用工情况,从源头上根治。(生活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