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买菜要坐5站地,倒两次车 不敢买豆腐,怕被挤烂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01:57 北京娱乐信报
  冒酷暑、战高温、倒公交,做什么?买菜!

  这就是家住西单小拐棍胡同的李大妈每天的生活。许多居民都有如此感受:买个菜真难。

  现场1

  不敢买豆腐,怕坐车挤烂了

  自从西单菜市场拆除后,家住西单小拐棍胡同的李大妈每天就需要坐5站公交车到崇文门菜市场买菜。李大妈告诉记者:“以前,西单菜市场就在首都时代广场的位置,规模跟崇文门菜市场差不多,10多年前不知为什么突然拆除了,至今也没有新菜市场出现。”这样一来,原本一出门就能方便地买到菜,现在却变成了苦差事。

  从西单的小拐棍胡同到崇文门菜市场大约有6公里路程,由于路程太远,李大妈通常选择乘坐105路公交车到宣武门,换乘9路车到达崇文门。“换车折腾不说,主要是拎着菜挤公交车太麻烦,像豆腐这样的菜挤着就没法儿吃了。”李大妈说。
买菜要坐5站地,倒两次车不敢买豆腐,怕被挤烂了(图)
李大妈要倒两次车才能到达这个菜市场。

  现场2

  横穿铁道步行30分钟

  “我们小区对面就是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但需要穿行铁道,每天买菜都提心吊胆的,但如果走别的路去,至少需要走半个小时。”通州区西马庄小区的刘女士说。

  昨天,记者来到西马庄小区,发现小区南门对面就是八里桥蔬菜市场的西门,中间隔着一条铁路,附近的道路正在施工中。小区附近虽有几个小型超市,但只有少数的几种蔬菜。

  该小区有近40栋居民楼,4000余户居民买菜几乎都选择从小区南门出发,需要通过没有交通灯的铁路简易道口,到达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的西门,而日常蔬菜几乎都分布在市场的东部,买菜就需要穿行整个市场才能到达,步行需要近30分钟。

  该小区于1993年建成,10多年来居民都需要穿行铁道买菜,尽管这样很不安全,但居民也无可奈何。记者了解到,小区南门前的铁路经常发生事故,今年五一期间就发生了撞死两人的悲剧。

  尴尬

  网上买菜几乎为零

  居民去菜市场不方便,精明的生意人便瞄准了这个空当,开起网上菜市场,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老百姓并不买网上菜市场的账。

  2000年初,北京市凯迪红黄蓝网络将网站开进人口稠密的小区,办起了“网上菜市场”。居民可以在家上网,或是来到服务站,或是打个电话,便可以选购到当天需要的蔬菜。但是,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曾经红火一时的“买菜网”现在却冷清了许多。

  该网络开拓部的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每天通过网络销售的营业额几乎为零。“在网站刚刚开通时,注册用户都有一个账号,里面预存了50元或更多,但有的用户直到现在还没有花光预存款。”目前的尴尬处境让李经理十分为难。而去年发生的某买菜网卷款失踪的事,更让原本冷清的网上买菜雪上加霜。

  为何方便快捷的买菜方式不被人接受呢?注册用户李女士说:“起初网上菜市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买菜。但后来逐渐发现,自己想买的商品和送来的东西有时会很不可心,索性就不用了。”

  部门说法

  今年要发展100家便民配菜店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流通规划建设处了解到,目前城八区已经制定零售菜市场的发展规划,市规划委在规划审批中严格核准各类居住区的配套商业面积,新建改建居住区(人口4万至6万人)约1万人左右要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为1500至2000平方米的菜市场,每个居住小区(1万至2万人)建设一个规模为1500至2000平方米的社区菜市场。另外,今年将在居民社区再发展100家以上的便民配送菜店。

  信报记者 陈燕/文并摄

  声音

  向送货郎学习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为买这些东西,每天都要花上俩小时,两个字“不值”。开门七件事并不是人生七件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

  建立菜市场涉及选址、资金等诸多问题,工程浩大。在这一点,可以借鉴送货郎的做法。街道或社区组织买菜队伍,统一管理,让他们走街串巷,深入社区,送菜上门。实行此举,资金投入少,又能增加就业岗位,还能解决买菜难问题,一举三得,不妨一试。刘金龙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