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新时代的宠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8:23 红网-湖南日报 | ||||||||
本报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文沁春 周玉琼 5月30日,由省作协主办的文学网站“湖南作家网”在长沙举行开通仪式。对于湖南文学界而言,这个网站的开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学在互联网上的风行,网络文学对一切与文学有缘的人们的带动和裹挟,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网络时代的文学“新宠” 网络文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诞生。互联网1994年进入中国大陆,1995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家文学网站“橄榄树”,到现在我国已有数以万计的文学网站,网上原创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纸制作品,光“榕树下”一个网站从1997年开办以来就已积累了10亿以上文字的作品。 “乱花渐欲迷人眼”。网络文学不但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超人气网络写手”的点击率动辄在几十万人次以上,这些“写手”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成了网民竞相追逐的对象,如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何员外的《毕业那年我们说分手》等等,这些作品首先在网上风行,而后成书出版,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大多发行10万册以上。 网络江湖任我行 著有《北妹》的“70后”湘籍著名网络写手盛可以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纸制文学都属于文学范畴,只是载体不同。但是,这种载体的不同,给传统文学带来的变化却是革命性的。一是其开放性,二是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创作环境上有根本的不同,它的生产与消费周期之短,它的极快的传播速度,它的创作与阅读的强烈的互动效应,都是传统文学无法比拟的。 中南大学专门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欧阳友权教授把网络文学称为“新民间文学”。在这种新的文学样式中,写作者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无需经历传统文学作品出版的繁琐程序,也不用对读者反馈的漫长等待,作者与读者之间没有身份差距。“我的地盘,我做主”,每一个人都可以畅快淋漓地激扬文字、施展才情,网络让普通人都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网络上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少有功利色彩的活动。网络写作是匿名的,所有网民同在一个平台上自由嬉戏文字,相互交流却又各自独立。 是精品还是“垃圾” 正如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网络文学这个“娇艳的女子”也正在经受着人们的品头论足———“数量庞大,精品很少”;因为进入不设门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大量稚嫩、粗糙、低级、媚俗的平庸之作充斥网上。这是对网络文学持否定态度的代表性意见。还有论者指出,网络文学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决定它不可能诞生艺术的经典。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对它的出现表示欢呼:“或许网络文学比较粗糙,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是网络文学表达直面生活、‘我手写我口’的真情实意,不是矫情做作的无病呻吟,这不正是它暗合文学本质、显示其生命力所在吗?”省作协副主席何立伟说,对比网络文学阵营中这些“70后”、“80后”写手,他们的才情、知识面、语言功底不能不让我们这些老一代佩服。王朔甚至放言:“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在其中。” 我们不能指望网络文学在短时间内尽善尽美。但我们应当看到,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文化园地。许多有识之士呼吁:人文知识分子应当主动介入新兴媒体,争取这块阵地,让人的智慧与现代科技共生出文化之果。“天与其时,何以弃之?”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是冲击,但更多的是启发与鼓舞。人们欣慰地看到,省作协不仅开通文学网站,还成立了专门的网络文学委员会,表明了主流传统文学队伍对网络文学的积极介入。省文联主席谭谈在作家网开通仪式上的讲话,代表了一代人的心声:“要把电脑用起来,把网上起来,让自己的心再青春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