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蝙蝠侠:挥之不去的黑色诅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5:54 青年参考

  王崴

  6月15日,《蝙蝠侠诞生》在美国正式上映,以4600多万美元的周末票房登上排行榜的首位,无数影评人对它 褒奖有加。人们仿佛已经忘了8年前《蝙蝠侠与罗宾》的惨败。有人说,新一代“蝙蝠侠”影片获得了票房和评论的双成功, 这就够了,至于以前那些不愉快的历史——“8年了,别提它了”!然而,为了这一经典系列片的未来前途考虑,还是要提
一 提的。

  两个年轻人

  成了“蝙蝠侠”的父亲

  1933年,著名的漫画英雄“超人”在美国名声大噪。两个年轻人鲍伯·凯恩(BobKane)和比尔·芬格(B illFinger)看得眼红,就坐在一起合计:要不,咱们也画点这样的大英雄吧?

  凯恩把漫画主角命名为“鸟人”,后来在芬格的建议下改名为“蝙蝠侠”。芬格对“蝙蝠侠”系列漫画的贡献还包括 :为故事中的城市取名“高谭市”;编写了若干集漫画的剧情;创造了漫画中的著名反角“小丑”,等等。最重要的是,芬格 修改了凯恩最初过于夸张的人物造型,为角色设计了黑色的基调,将“鸟人”的翅膀换成蝙蝠披风,又加上一个面罩和一副长 手套,最终完成了“蝙蝠侠”的造型。

  1939年5月,一个白天是富翁布鲁斯·韦恩,晚上则变为行侠仗义的英雄“蝙蝠侠”的故事开始在畅销杂志《侦 探漫画》上连载。由于凯恩事前已单独向杂志的母公司“国家漫画”提交了有关“蝙蝠侠”的设想,因此,当杂志正式出版的 时候,在“作者”一栏中只剩下了他的名字。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二人的合作。1940年,芬格建议为蝙蝠侠增加副手“罗宾”,似乎隐含了他情愿居于次席的 意味。然而,随着“蝙蝠侠”的故事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形象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凯恩和芬格这对好朋友终于分道扬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夜,漫画已成为美国最红火的产业之一,“超人”和“蝙蝠侠”成为漫画界的两大经典。此时 ,凯恩与“国家漫画”签下了一份为期20年的合同,同意转让“蝙蝠侠”的知识产权,条件是,以后所有的“蝙蝠侠”故事 (无论是否由他本人创作)都必须标明“鲍伯·凯恩创造之蝙蝠侠”的字样,同时,他还取得了公司内部的若干优先股份,而 芬格,除了少许补偿外,一无所得。

  在合同的20年有效期内,凯恩以“蝙蝠侠”创始人的身份捞取了大量钱财,芬格则走上了穷困的路途,他惟一的乐 趣便是在各种场合咒骂“国家漫画”骗取了他的金钱和尊严。他死于1974年,那时,“芬格”这个名字已成为漫画界的一 句诅咒。当某个漫画作家被剥夺了在其作品上的署名权时,同行就会取笑他:“哦,原来你被芬格了。”

  蝙蝠侠影片有好有烂

  1943年,首部《蝙蝠侠》影片出炉。此后的几十年内,又断断续续出现了好几部动画片和电视系列剧。这些剧集 多半带有强烈的杂耍和戏谑性质。直到1989年,华纳公司在“蝙蝠侠”形象诞生50周年之际,请来银幕鬼才蒂姆·伯顿 ,推出新“蝙蝠侠”系列影片的首部曲,这一银幕形象才彻底摆脱了漫画附属品的地位,从而跻身于电影史上的经典之列。

  “黑夜”是蝙蝠侠最鲜明的符号和特征。蒂姆·伯顿充分发挥自己在场景布置和光影调度上的天赋,把高谭市描绘得 阴森森的。他挑选的男主演迈克尔·基顿虽然其貌不扬,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很适合扮演只露出一双眼睛的神秘主角。

  《蝙蝠侠》赢得了2.5亿美元的收入。3年后,蒂姆·伯顿执导的《蝙蝠侠归来》赢得了1.6亿美元的票房。或 许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从1995年第三部《永远的蝙蝠侠》开始,华纳公司换下了“伯顿—基顿”的黄金组合,改用拍摄 MTV出身的乔·舒马赫和长着厚嘴唇的瓦尔·基默充当导演和主演。同时,“罗宾”这一角色也被正式纳入系列片。

  危机的种子已经种下。“罗宾”的出现损害了蝙蝠侠“孤胆英雄”的形象;过于MTV化的动作剪辑大大削弱了蒂姆 ·伯顿为系列片苦心营造的“黑色”风格。所以,当1997年系列片的第四集《蝙蝠侠与罗宾》问世时,虽有乔治·克鲁尼 加盟,票房仍然遭遇惨败,甚至不足以弥补1.1亿美元的制作费用。影片获得了当年美国“最烂”影片“金酸莓奖”的多项 提名。

  此后,华纳公司把“蝙蝠侠”系列束之高阁,整整8年不敢再碰,直到今天。

  蝙蝠侠:

  人格分裂的黑色英雄

  华纳公司对《蝙蝠侠诞生》寄予厚望,期望靠它扭转系列片的颓势。

  《蝙蝠侠诞生》不复以往华而不实的阵容,其导演克里斯多弗·诺兰和主演克里斯汀·贝尔在好莱坞均属才高命舛之 人。前者曾靠四处“化缘”支持自己的独立制片事业;后者曾凭《美色杀人狂》走红,后来却接连接手烂片,至今已沦为二流 演员。

  或许正是这样的组合,才能完美表现蝙蝠侠的心境——他曾在少年时代目睹双亲遭遇残杀,从此性格大变,最终演变 为在白天和黑夜以不同面目示人,终生徘徊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许多心理学家分析,这其实是一种隐含的人格分裂。而这分 裂,也正如传说中的诅咒,将永远纠缠每个与那黑色主角攀上关系的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