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是什么把标准化食品挡在餐桌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8:09 哈尔滨日报

  早在10年前,当哈尔滨市的农业生产开始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之后,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应运而生,成为哈尔滨市田间地头最活跃的“新手艺”。本来,从那时起,标准化食品就应该大范围走上市民餐桌,然而,近来哈尔滨市一些地方对“标准”的曲解,却将标准化食品挡在了餐桌之外。

  有些“标准化”不标准

  平平常常的牛粪,在双城一些农户手里成了变废为宝的“香饽饽”:今年开春以来,他们纷纷将牛粪直接上地,以为这就是标准化生产要求的“生物肥”。一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也如法炮制。而据专家介绍,标准化生产施用的人畜粪便要严格按时间沤制或加工,否则会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及细菌,不但使庄稼减产10%,食用起来也不安全。

  “五一”期间,一些超市销售的有机蔬菜、有机粮食标价超出一般蔬菜、粮食三倍以上,但却没有任何有机认证标识。据市质监局农标处工作人员介绍,“有机食品”必须执行有机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没有标识的全是假“有机食品”。

  像这样对“标准化”不知所云的事件,在哈尔滨市屡有发生。

  “标准”怎样落到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有地方农业标准48项。如何使这些标准有效发挥其服务餐桌的作用?市质监局农标处处长关光毅认为:必须不断健全标准化生产规程,并用有效手段让人们遵守这个“游戏规则”。

  在哈尔滨市,“拿种地经验当标准”的传统思想还有一定程度存在。在一家一户松散型的生产结构状态下,小孩不大就下地干活。父辈们的“经验”传给子辈、孙辈。市农委蔬菜处处长于凤芹对记者说,经验并不能代替标准。要想真正按标准种地,就不能想种什么种什么,而应该按章种地、“量体裁衣”。

  农民毕竟还是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体,他们对标准化生产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都有限。哈工大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谦认为,哈尔滨市许多农民对标准还只知皮毛。有关涉农部门应该将标准化生产规程从“纸上谈兵”式的讲授,落实到田间地头的手把手传授。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企业也应列入传授范围。

  走出曲解标准的误区

  标准是打开市场的“钥匙”。为让标准真正指导生产,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可资借鉴。

  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是哈尔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蔬菜面积达4995亩,该村把标准化操作规程制成大板放在田间,便于农民随时学习和掌握,每个生产农户都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该村还购进检测仪器对即将销出的蔬菜进行检测。五常的水稻、宾县的大豆、双城的玉米按标准化实施栽培的面积已占到50%以上,这些水稻、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都是在哈尔滨市有关专家指导下,严格按照从播种到收获的13个标准化细则进行。双城市和五常市还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玉米标准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示范区。中央红超市等建立了向供货商索要“产地证明”和“标准化认证证书”的制度,使售出食品质价相符、安全放心。

  据了解,哈尔滨市是目前全国唯一专门设置了农业标准化监管机构的城市。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哈尔滨市的标准化农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宠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