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2005年7月1日)(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09:4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 ||||||||||||||||
逍遥津 不是输掉了汉语,而是输给了考试 “呱呱坠地”不能读作“guaguazhuidi”,“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 “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让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喜剧大师卓别林身上的故事:卓别林演戏成名后,他那怪诞、夸张、搞笑的标志性动作成了许多人模仿的对象,有敏锐的商人为此专门搞了一次“卓别林模仿大赛”,全国各地许多卓别林迷都参加了这次比赛,想拿高额奖金的卓别林也偷偷化名参加了比赛,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卓别林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比赛中被淘汰了! 对此,我们是不是要谴责卓别林“懈怠了对自己动作的学习”了?显然这很荒唐,一个很清楚的原因是:对“模仿卓别林动作”规则本身的僵化和不合理,导致了卓别林真人被淘汰。同样,在“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这一现象中,考查的许多只是些死记硬背的“死汉语”或“炫耀性汉语”。 面对“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这一怪异现象,我们首先要反思我们在考试上的劣根性,反思“比试内容”设计的科学性,而不是庸人自扰,见风就是雨,臆想什么“母语学习懈怠”这个顾影自怜的伪问题。 曹林《新京报》2005年6月27日 警察按规定出示证件有多难?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在张掖市境内遭到数百名当地群众的围攻。据了解,发生围攻事件的原因是群众误将便衣警察当作假警察造成的。6月23日《西部商报》报道,事后赶来的金昌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该副局长在张掖市抓人属公务行为,并非群众所说的“假警察”或公报私仇。 这则新闻给我两种感受,一是遗憾,二是高兴。遗憾,或者说关心,是为那些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致伤的警察。高兴,则是为有张掖市那样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 经过解释,我们知道警察被围攻事件纯属误会,警察的确是真警察。但无端被群众疑为假警察,并遭到围攻,到底有些“有苦难言”:群众之所以阻挠并围攻警察,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公安着装,也没有出示任何证件”,而且在要求其出示证件并遭到对方拒绝之下,才将“假警察”挡住。而按照《警察法》之规定,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应出示相应证件。在这里,出示证件应是警察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当警察在群众要求之下依然不肯出示证件的时候,被人疑为假警察,也就难免了。 警察按规定出示证件有多难? 张掖群众围攻警察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其实就集中于警察应依法出示证件这样一点。要让警察都能做到规范办案,依法办案,不被群众怀疑为假警察,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执法者都能祛除观念中的特权思想。 杨耕身《燕赵都市报》2005年6月24日 钱多钱少都是客户 广州市民顾先生的母亲到北京路某银行提取养老金,工作人员说柜台不受理2000元以下的存取款业务,客户需自行到自助银行的柜员机办理。 不独是北京路的这家银行,在其他很多银行,存取款2000元以下的储户都会听到这句话:“请去柜员机办理。”你说你没有卡,好办,给你办一张银行卡就行了,不过请注意,现在不少银行开始收取银行卡年费了,这又成了银行新开拓的利润源。 这种感觉,自然让市民心里有被“套”的不爽:自己要花费更多周折去存取款,麻烦多了。还要向银行缴纳银行卡年费,又多出了一笔开支。更让市民不放心的是,一些柜员机的服务跟不上客户的安全需求。有犯罪团伙专门针对柜员机客户,盗窃银行卡密码;有人因为柜员机操作故障,卡被吞了、收到假币了,等等,即使最后能从银行那里解决问题,牵涉的时间与精力也让人折腾得够呛。 银行近年来“嫌贫爱富”的气味日渐浓烈。从“小额储户收取服务费”、“提前还贷要收违约金”到现在的“存取款2000元以下柜台拒办业务”,银行摆出了一副不再把广大小客户放在眼里的架势,似乎只有创造所谓80%利润的20%大客户才是银行的尊客,只能创造20%利润的80%小客户就快成累赘了。 其实,银行搞收费化服务没错,减少自身成本付出也没错,关键是,你的相关服务要跟上。银行在向市场要利润、追求“高端客户”时,别太猴急了,先审视一下自身的服务是否也高标准了,更别忘了,在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广大中小客户仍是银行的主流客户。 乐水《羊城晚报》 2005年6月27日 警惕“不落腰包的腐败” 浙江省检察院日前宣布:今后浙江省各级检察机关将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国家机关干部渎职侵权行为。渎职侵权犯罪实际上是权力的蜕化和变质,是权力的官僚化和商品化,其本质就是腐败,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不让渎职侵权犯罪借改革之名进行掩饰和辩解。 由于渎职侵权案件犯罪嫌疑人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多属过失犯罪,不存在主观故意,因此被司法机关喻为“不落腰包的腐败”。社会上对渎职侵权犯罪也有许多错误认识,有人说,只要钱不落腰包,损失再大没啥了不起;有人认为,好心办坏事,失误在所难免;甚至个别官员独断专行盲目决策给国家集体造成巨额损失,最后竟以“交学费”为由开脱洗责,不了了之。 与贪色搂钱的权色、权钱腐败相比,“不落腰包的腐败”其实是一种危险而阴险的腐败。 因为没将公款揣进自己的腰包里,不少官员自认“清白”,所以更有胆量放开胃口大吃大喝,将公款吃进肚里,用一根根贪婪的吸管将稀缺的公共资金吸个一干二净,使公共资金根本用不到公共的地方。全国每年用于公款吃喝的花费高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喝下的白酒能装满整个西湖。 没有将公款揣进自己的腰包,并不见得个别官员就珍惜他人腰包和政府腰包里的钱。他们带着长官意志,绕过民主决策和科学论证,干些仓促上马、后患无穷的拍脑袋工程,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一些官员举债挖出的“政绩坑”,弄得后面几任、十几任也填不平。 张培元 《华南新闻》 2005年6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