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订户代表座谈会寄语 永远做市民贴心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8:09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自今年初在南京地区正式推行“一报两投”后,至今已经半年,新扬子是不是比以前更好看了?主要承担南京地区十几万订户投递任务的江苏九九公司的服务能跟上吗?读者对扬子晚报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昨天下午,本报和江苏九九递送公司联合举办了一场扬子晚报南京地区订户代表座谈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13位新老订户代表们冒着高温赶到秦淮河边的夫子庙街道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就扬子晚报的内容、服务等进行了一番品头论足,热情的读者还对扬子的将来应该改进的方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

  负责任的扬子很实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雪樱教授是本报的老读者,她说,正是因为扬子的大报风范,使得她对这张新闻纸倍加珍爱。杨教授是上海人,经常往返于南京、上海之间,她说一些媒体过分追求“吸人眼球”,将社会的一些负面新闻放得很大,由此带来的影响是较为恶劣的;而扬子的编辑记者将这些新闻处理得很好,凸显了新闻的教育引导功能,而这也正是一张实实在在负责任的大报的应有表现。

  大光路50号的王兰英女士则对本报的“滚动出报、一报两投”赞赏不已,她说扬子不仅帮其省掉了一份早报的钱,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能看见最鲜活的新闻资讯,以及最贴心的民生服务。王女士特意提到本报的《生命周刊》、《生活活页》等栏目,她说这些栏目服务性、指导性都很强,家人特别喜欢。几位高校的读者也表示,扬子的信息量很大,别的报纸有的,扬子基本上都有;还有几位读者把表扬票投给了本报国际版,他们表示,几经比较之后,扬子的国际新闻最为出彩。

  南湖的金先生钟情于本报的下午版,他说翻开报纸全是“水灵灵新鲜”的新闻,这一点在连战、宋楚瑜访问南京时体现的最明显,他们上午在中山陵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话,下午的扬子上全有了;金先生表示扬子的“今日评说”栏目也很耐看,发出的都是独到的声音,很能启发人思考。

  九九送报人情暖读者心

  西华东村15幢何剑勇老师说,今年3月中下旬,他要去上海儿子那边住一段时间,临走时,他给投递员打了声招呼,要求帮忙代收一下报纸,等他返宁时一并投递,投递员当即一口答应下来。半个月后,他临回南京前,给投递员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回来了,没想到4月10日下午他到家时,当日版的扬子已经到了报箱里。回到家中刚刚洗漱完毕门铃便响了,开门一看,是投递员将代保管的半个月报纸一份不落地送来了。看着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何老师形容当时的心情“真是感动得不得了”。

  大光路的读者王女士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前一段时间,她们小区改造,进小区的路被挖得坑坑洼洼,有一次天下雨,投递员小段如往常般骑车送报纸,结果经过一水坑时跌了一跤,没想到摔在地上的小段,第一反应是把报纸抱在了怀中,没让报纸沾泥水。

  寄语扬子:永远和市民心贴心

  订户代表在对扬子晚报的内容和服务盛赞的同时,也就将来应该改进的方向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意见和期望,他们的热情和执着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来自中央门外的黄静海老先生,今年82岁了,是在座的订户代表中年纪最大的。老人说他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擅于文字叙述,而不擅长用图表示,其实,一个图示再加上一段简单的文字就能省略一段很长的文字,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他建议扬子晚报要领先一步,赶在其他报纸前做到这一点。

  家住大光路的王女士认为,目前,上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已经逐步走上社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读者,这部分读者更时尚,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建议扬子晚报增加财经类版面,多报道一些如何创业、理财、健身以及有品位的新闻报道,对影星等的报道适当控制,以引导这部分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财观,帮助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王女士说,作为读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扬子今后更上一层楼,永远做市民的贴心人。本报记者 谷岳飞 李建文 吴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