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恒山北芪越长越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4:44 山西日报

  两项优势造就了浑源黄芪:其一,黄芪属大宗中药材,素有“十药八芪”之称,药用价值极高;其二,黄芪落户浑源恒山山脉,依靠特有的气候和土壤,使浑源黄芪内含高比例的有效成分。浑源有着“北坡、中川、南山”地理形式,全县18个乡镇,有9个乡镇分布在南部山区,全县近一半的农民口粮还难以保障;浑源黄芪,适于生长在20度以上的山坡地,性喜阴凉、干燥,适合于沙质土壤,生长范围也分布在浑源“南山”。近些年,浑源县委、县政府坚定了在南部山区“以芪富农”的决策。如今,浑源黄芪,经过几年的发展,品牌已经是
越做越响,正成为当地芪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

  政府帮农民“起家”

  农民靠黄芪“发家”

  浑源黄芪栽培尽管已有百年历史,但种植面积不大,仍然以野生和半野生为主。上世纪80年代末,浑源黄芪的发展也曾走过弯路。回忆起当年,曾担任过官儿乡的书记康尧说:“当时正值市场经济初期,中药价格刚放开,黄芪价格走高,在利益的驱动下,全乡百姓上山挖黄芪。致使满山遍野的‘宝贝’,几年的功夫变得空空荡荡。”无序的采挖,使全县黄芪“大病不起”,之后的六七年缓不过劲儿。山空了,人穷了,环境破坏了,政府和农民也醒悟了。1993年,为了重振黄芪产业,浑源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划定今后几年为黄芪“恢复期”。为了鼓励山区农民发展黄芪,政府出资,集中采购,将购买的黄芪种子免费分发到农民手中。目前,仅大户投资种植的黄芪就达5万多亩。县委、县政府还搭借国家和省里的政策“班车”,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雁门关生态区建设工程,种植黄芪,既起到治沙保土、治理京津风沙源的作用,又对全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2002年,借助“退耕还林”政策,浑源县提出了“还芪”的口号,并给予优惠。截至目前,全县适芪面积33万亩,其中22万亩已种上黄芪。黄花滩乡农民冯广胜承包土地60亩,在政府的帮助下,都种上黄芪,他欣喜地告诉记者:“长于恒山脚下的黄芪,就跟恒山一样,有与生俱来的‘品牌’效益,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走势。黄芪从种到刨,一般需要七八年。如今,最早种下的黄芪都可以卖了。这可都是政府给咱起的家呀!这可比种地强多了。”记者计算了一下:就拿冯广胜来说,现如今,每年可采刨6到7亩的黄芪,平均亩产300多公斤,按照今年的行情,年收入在1万多元以上。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冯广胜一家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在山区来说,不算多的。

  企业用民营“治家”

  民营拿产品“当家”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浑源副县长王维平说:“仅仅依靠种植、卖原料,农民只有种植效益。要想黄芪产生第二层效应,就必须进入车间,提高附加值。政府做的工作就是培育龙头企业,把这层效应留在当地。而这项工作就必须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交给民营企业手中,发挥他们的优势。”目前,恒山黄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恒芪产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泽青芪业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县较大的三家民营企业。基于黄芪的滋补保健作用,各家企业都竞相研发保健用品。恒山黄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浑源县成立最早的民营企业,年加工能力为1000吨,目前开发出六大系列38个品种,总经理程文生对记者说:“开始公司只是销售原料,利润很小。当得知广东收购我们的黄芪转成产品后,利润翻了几番,我就琢磨,自己守着原料为什么自己不能加工。之后,派人专程去了好几趟广东,学习到了制作保健品的关键技术———加工切片。”几年后,这个公司的刮皮、切片、剪边、烘干等技术已经掌握,成品做到外观色泽光亮、精致美观。依靠恒山北芪的声誉,产品销路很快打开了。产品热销,黄芪也就紧俏了,农民种植就更积极了。“每年从我这里出售的黄芪产品能达到20多万元,是我经营的大同特产中份额最大的一类。”大同市内一家土特产专卖店的老板侯羽峰说,“浑源黄芪的知名度确实不错,不说旅游旺季,就算平时,很多南方人来我这里都是点名要买黄芪,甚至包括很多外国人。”如今,浑源黄芪产品已经远销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

  科技帮企业“理家”

  项目招外来“亲家”

  随着我国加入WTO,浑源黄芪与整个中药业的发展一样,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取胜,关键就在科技。浑源县科教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该局技术人员会同浑源县新技术开发中心,总结出了一套优质高产的《恒山北芪规范化栽培技术》。2004年3月5日,该项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为GAP基地的建设打响了第一炮。目前,该局建设的黄芪GAP示范基地规模已达到3000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黄芪的药用价值逐步显现,黄芪的提取物被用于各种中药产品。从浑源县定点采购黄芪达6年的广东省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如今主打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原料之一便是黄芪。看到别人获取高额的利润,浑源的企业也想建设这样的企业。稀缺的资本和技术要素,迫使他们临渊羡鱼。浑源县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浑源县黄芪更深层的开发还缺乏资本、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黄芪资源或研发项目,去吸引那些具备资本、技术的企业,与他们进行对接与置换,以加快自身的发展。”在记者采访时,浑源县新技术开发中心、恒芪产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与广东省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签订在浑源建设万亩黄芪GAP基地的合作项目。浑源提供土地与技术,外方投资1000万元。而浑源另一家民营企业“恒山黄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经与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群生技术公司合作,已建立起了黄芪标准提取物、黄芪甲苷、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等项目。本报记者 岳晋峰(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史婷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