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买到假票迁怒火车站 打恐吓电话被抓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01:19 信息时报 | |||||||||
时报讯 (记者 李朝涛 通讯员 王谦和 杨忠良) “我在火车站和流花车站放了炸弹,到点就爆炸”!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广州市110指挥中心先后5次接到同一男子的报警电话,每次警方都如临大敌,出动大批警力进行处理,但结果都是虚惊一场。警方通过详细调查,终于抓到犯罪疑人——中山大学大专自考生赖某。 昨日,记者从广州铁路运输法院了解到此案,7月1日,该院正式对这起编造、故意
事件:5次“诈弹”次次惊心 2004年12月20日中午,广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突然接到一名男子用手机打来的报警电话,电话中,该男子用非常低沉的声音说:“我在火车站放了炸弹,到点就爆炸”。因涉及到公共安全,110指挥中心不敢怠慢,迅速将该信息反馈给越秀公安分局,该局组织了大批警力奔赴现场进行地毯性的搜索,但结果一无所获,证实是虚惊一场。 到底是谁报假警称有炸弹?就在警方对报警人进行调查时。当天下午,110指挥中心又接到该男子用另外一手机号码打来的报警电话,同样声称有“炸弹”,到点就爆炸,只不过这回说放“炸弹”的地点是在流花车站。 110指挥中心又一次迅速将此情况反馈给广州铁路公安处。火车站人流如潮,一旦真的发生爆炸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接报后,几乎所有的铁路民警都出动去搜寻所谓的“炸弹”,但结果跟上次一样,没发现任何可疑的爆炸物。 两次的“诈弹”事件浪费了大批警力,警方随即对两次报警号码进行排查,但因报警人的手机号码并非用身份证登记,调查没有结果。但事情还没有完,今年1月12日一天之内,该男子又分别用上次两个手机号码报警,三次声称在广州火车站和流花车站放了炸弹。虽然预感到是“恶作剧”,但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越秀公安局和广铁公安处每次都要出动大批警方,对现场进行封锁和排查,结果仍然是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破案:顺藤摸瓜抓到嫌犯 不能再让这名“恶作剧”者胡作非为了,广铁公安处通过卫星定位,了解到该男子的5次报警都是在中山大学一带。随后又在电信部门查询,通过电话清单,终于找到其中一个电话号码的主人——崔某,崔某是中山大学自考班的学生,但是崔某的手机在5次报警之前就被人偷了。 线索又一次断了,警方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对崔某周围的同学一一进行单独调查,最终将怀疑目标锁定在赖某身上。在警方的一番“攻心”战术下,赖某终于承认了上述事实。 动机:买到假票迁怒车站起报复心 据悉,赖某是广东省化州市人,中山大学04级的大专自考生。根据其写的坦白书,记者了解到了其作案的动机。 事发之前,赖某有一次去深圳找自己的表哥,在流花车站附近一售票点买到假车票,随后便迁怒于车站,于是多次假称有炸弹扰乱车站秩序。为了避免被抓,赖某在作案之前还专门偷了同学的两部手机,用于打报警电话,他以为警察即使查到机主身上,也不会怀疑到他,没料到最后还是逃不脱法网。 2005年3月3日,赖某被广铁警方拘留,4月28日被正式逮捕,6月中旬,广铁检察院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提起公诉。7月1日,广州铁路运输法院正式立案,据悉,目前尚未安排开庭审理的时间。 名词解释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造成严重后果可判5年以上 《刑法》第291条对编造恐怖信息罪作出明确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辑点评 如此恶作剧 无知又浅薄 李 龙 仅仅因为买到了假车票便迁怒于车站,然后偷窃同学手机五次报警称在车站放置了炸弹。尽管查明是一起“恶作剧”,但是他还是要为其愚蠢的“诈弹”行为付出代价(详见今日A11版)。 恶作剧的小把戏可能生活中遇见过很多,但象赖某这样,在事隔不长的时间里先后五次拿公共安全“开涮”的恶作剧还不多见。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他肯定知道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会触犯法律条文,要不然他也不会先偷同学的手机,然后再报警。让人不解的是,即便买了一张假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为何选择一个如此愚蠢的恶作剧来发泄自己的不平呢? 假若警方到现在还没有查到恶作剧的始作俑者就是赖某,也许他的“诈弹”恐吓还会继续表演,而他在警方的“如临大敌”和虚惊一场中到底是获取了报复的快感还是闹剧的玩笑,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受骗后就偷窃同学的手机,在首次报假警没被发现后,接着一天里三次发出“诈弹”威胁,仅用法制意识的淡薄已不能解释其荒唐无知的行径了,多次随意拿公众的安全开玩笑,浪费本就紧张的警力,还心存栽赃同学的侥幸,用人性的缺失、道义的冷漠来形容也不为过。 也许就此认定赖某的心理人格不健全有失偏颇,但是这种把自己的一点小挫折恶意地转嫁他人或是社会的做法,与其受到的教育显然不相符。而拿自己的前程来作为报复的道具,不智之举想要赢得别人的同情都很难。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现今绝大多数学生是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具备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以致很容易在遇到类似情况下产生极端的报复心理。恶作剧里透出的无知和浅薄告诉人们:教育不只是培育应试的机器,更是培育尊重社会尊重他人的健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