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300余名村民联名写信反映村里民主理财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1:40 公益时报

  辽宁宋三村:良田荒了无人问,理财小组“莫须有”

  6月23日,本报接到来自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达道湾镇宋三村300余名村民联名写的信,反映该村民主管理与民主理财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土地被征村民不知情,农民失地严重,大量被征土地荒芜。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尤为不可思议的是,在推行“村民自治”已经近10年之久的今天,该村从下到上,竟不知理财小组为何物——

  “宋三村从未听说什么理财小组理财当家,我们300亩好地被征而不用长达10年,部分变成了废墟,至今没给村民一个合理说法……”6月30日,本报记者来到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达道湾镇宋三村实地调查时,听到的仍是村民们不绝于耳的抱怨声。

  辉煌的蔬菜基地已成历史

  达道湾镇宋三村,是个拥有3000多村民的大村,曾经是供应整个鞍山市的蔬菜基地。但是,如今在这里却几乎找不到一个菜农。村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这全是因为连年来大量土地被征,村民人均耕地已降到了可怜的0.5亩。

  张先生说,1992年在未经政府批准和未向鞍山市土地局申请备案的情况下,宋三村被大寓集团开发公司私自征用25.6814公顷村民宅基地用于建居民楼和商业网点,确定建筑年限为1992-1993年两年。但是到现在已经过去13年了,当时的规划全没有实现,居民楼没有建起来,商业网点更是没有形成,被征的土地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废虚。致使很多村民在这13年里居无定所、漂泊度日。

  记者在随后的跟访中看到了村民所指的那片废虚,一部分已经成为“破旧市场”,还有一部分确实处于撂荒状态,石头、瓦片、垃圾到处都是,路面大坑小洼,其时正逢下雨,街道变成了沼泽,行走困难。

  继村民张先生之后,村民李女士也就“破旧市场”的“开发”作了补充说明。李女士说,1994年“鞍山市西出口改造”,大寓集团又从我村征用土地19.7987公顷,其中旱田2.1347公顷,水田3.6617公顷,菜地7.9333公顷,荒地1.38公顷,宅基地4.689公顷。用于建设住宅楼,建设期为6年。当时省政府批准用地的理由是“西出口改造,建住宅、建综合市场用地”,但是征占后却一直被闲置大约六七年左右,直到2000年才改成了现在这样的旧物市场,每星期周六、周日大集,这明显属于撂荒。

  记者拿到一份2004年5月10日鞍山市千山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答复《宋三台子村群众上访答复质疑的情况说明》,村民反映的情况在“答复”中得到承认:“有较大面积没有建楼,其中包括大寓旧物市场。要求大寓集团公司应尽快建设,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一位姓高的村民代表气愤地说,这一“尽快”就用了10年时间,国家的土地就这样被闲置10年,请问国家的损失有多少?群众的损失有多少?在村民不断上告的情况下,村里将这19多公顷的地规划成12米×8米的简易房,以每间每年租金4000元租给个人。在没有统一安排和限制的情况下,呈现出的是一片狼藉的情景。到处是黑烟滚滚的烟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是“西出口改造工程”11年的结果,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到目前仍闲置着。

  从未听说什么叫“理财小组”

  在听说记者来访的消息后,一些村民自发地来到了荒地现场。为什么这么多的土地被征占后,却没有被正常使用,而导致荒芜十多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却不收回土地使用权,继续任其荒芜——村民江先生等人对此提出严重质疑。江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册随身携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依据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江先生问,十多年都过去了,为什么政府和主管部门置法律于不顾,眼睁睁看着国有土地资源就这样流失荒芜和村民的利益被非法侵犯。江先生反映,征占宋三村土地,开发公司尚欠宋三村481万元的土地补偿金,土地已被征用十多年了,而这笔土地补偿金却至今还没有给付该村村民。千山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处处替这个事件圆场,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致使这种违法现象愈加蔓延,敢问政府的职责何在?政府的权威又跑到哪里去了?

  自从《村民自治法》颁布以来,民主理财就成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村民的利益被侵犯,理财小组在干什么?当记者提出想找该村几个理财小组成员谈谈时,村民表示,宋三村从未建立过什么“理财小组”。

  村委会只管“农业生产”

  村民关于宋三村从未建立过“理财小组”的说法,在宋三村村委会主任孙国庄那里得到证实。孙国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宋三村这里,村委会只管“农业生产”。

  一位魏姓村民对记者说,孙国庄是村民比较信赖的村主任,已经连任三届,最新一届是2004年换届时以高票当选。但是,村委会即使想为村民办实事,也没有多少作为的空间。

  不少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纷纷表示,村委会管不了大事,会计、账务都是由村支书王恩柏一人“垂直管理”。

  6月30日下午,宋三村“焦点人物”村支书王恩柏在仔细验证了记者的身份后,欣然接受了采访。对会计、帐务由自己“垂直管理”一说,王恩柏毫不讳言地予以承认,并解释说,这是自己上任的一个前提条件。

  王恩柏在具体解释“前提条件”的历史背景时说,1986年,自己担任村集体企业水泥厂厂长,1991年出任村长,在离任22个月之后,组织上因工作需要又将他召回。他提出管理财务的要求被批准后,于1993年末重新回到村领导岗位。不久,自己主动卸掉两委兼职,专事村支书一职。但直管财务没有变,一直沿袭下来。

  关于宋三村大片土地荒芜现象,王恩柏这样对记者作出说明——宋三村的那片土地征用是没有问题的,如今那片土地性质已变更为“国有”,变更手续齐备,所以,荒不荒芜,已与本村无关。

  当记者问到宋三村有无“理财小组”的情况时,王恩柏迟疑片刻,回答说:应该有吧。随即说道,采访就到这里吧。

  镇政府:我们知道的情况不多

  记者在6月30日下午还来到了达道湾镇政府,对张浩副镇长及分管宋三村的胡副镇长进行采访。

  胡副镇长向记者解释说,土地征用是为“西出口改造”工程所开的一条路,土地性质已经变为“国有”,1994年已经完成动迁变更。当记者问道,为什么在这片土地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破落民宅时,胡副镇长解释说,虽然还有居民与村民居住,但归属已划清,不允许再有变迁。

  最后,记者问到宋三村“理财小组”的有无,胡副镇长的回答有些踌躇,“村务公开开展这么多年了,理财小组应该有吧?”

  采访的过程中,两位镇长一再向记者解释说,镇里知道的情况不多,还是找国土局了解比较妥当。当记者说明此行的来意更多是关注这里的基层民主问题时,两位镇长连连补充说,宋三村的大事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做主”,两委共同开会,推行“村账镇管”,不存在什么问题。

  几个细节

  细节一:分别于1988年、1990年落户宋三村的刘、王两位村民向记者陈述,他们的户口落在这里已长达十几年,但是至今没有获得选民资格,这样的情况在宋三村要占三分之一。村支书王恩柏对此的解答是“村民没有选民资格的说法完全是胡说”。而记者从村民及村委会那里了解的情况是,宋三村有3000多村民,但是有选举资格的,只有1300余人。

  细节二:选民反映2004年宋三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一件怪现象,一位票数极低、民意极差的落选者,不久竟被村支书王恩柏直接任命为村支部副书记。对此村支书王恩柏非常痛快地承认是有这回事,并很坦然地对记者说:我任命副书记不需要村民同意。

  细节三: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村账镇管”必须经过村民的同意,而宋三村村民反映,根本没有经过村民大会的认可。记者在村支部及镇政府那里得到的反馈是:“村账镇管”是全省在推行的一项“政策”。

  细节四:村支书王恩柏谈到财务公开时,称宋三村按时规范,而记者在两委大院,看到的财务公开栏赫然注明着“最新日期”——2004年2季度。

  记者手记

  警惕民主自治在个别村庄的倒退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民主选举为开篇,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到民主决策,中国广大农村如火如荼的村民自治已历经近10个春秋,对中国的每一个村庄角落,民主自治应该均不陌生。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不可逆转的进程。然而,记者在结束了对宋三村的采访调查之后,心情无法轻松。民选村委会的弱化、村支书直管财务、理财小组“莫须有”导致民主理财的乏力、两推一选“村支部”被忽视民意的任命取代……等等现象,虽然我们深知宋三村的情况或属个别,但还是提醒我们必须警惕民主自治在个别村庄的倒退!因为在中国广大农村扩大“四个民主”,不仅是我国在农村开天辟地的最广泛实践,更是让中国最广大群体彻底走出“黄宗羲怪圈”的希望所在。

  近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加大了对村干部廉洁自律的督察力度,这充分验证了民主管理在广大农村的有效推行。种种民主自治前进的迹象表明:在这样一个大势所趋的进程中,允许有尝试中的失败,但是这种尝试必须是进取中的尝试,决不允许倒退回民主自治的反面。否则,有些始作俑者,实在愧对广大农民对这一美好未来的热切的期盼!- 本报记者 程万军 报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