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八王寺”辽墓昨又现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8:35 沈阳晚报
“八王寺”辽墓昨又现宝(图)
  在八王寺地区的“御泉华庭”建筑工地上,7月6日下午爆出新闻:毗邻八王寺街东侧的该工地16号楼西侧,出土了一座辽代墓葬。据了解,至此为止,仅在半个多月时间内,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们,就抢救性考古发掘了7座辽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半个月发掘7座墓葬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顾罡介绍,八王寺地区为沈阳市21处“文物考古勘探范围”之一。从2004年起,随着该地区拆迁、破土动工,考古人员们先后在此间抢救性考古发掘了辽墓、明墓、清墓,到目前为止共计近100座。从今年6月下旬起,仅在半个多月内,就有7座辽墓重见天日。

  据了解,二区一号墓葬平面为六角形,出土铜钱40余枚。经考古人员初步认定,该墓葬为辽代晚期墓葬。二区2号墓葬为圆形,券顶已残,该墓葬发掘出骨殖、泥质灰陶残片。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只完整的泥质灰陶罐,就倒扣在墓门内一侧,等待发掘出土。

  二区3号墓葬为圆形,位于2号墓葬西侧,两墓葬相距2.9米。经考古人员初步认定,二区的2号、3号墓葬,均为辽代中期墓葬。

  16号楼西侧15号墓葬

  该墓葬位于八王寺街东侧路边,7月6日下午引起附近群众围观、轰动。该墓葬为圆形,“素面砖”砌筑。在该墓葬尸床上,可见两具骨殖。一面直径约8厘米、保存完好的青铜镜,就摆放在一具骨殖的头顶。由此可见,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葬。该墓葬还出土了铜钱、鸡腿罐等文物。出土文物珍贵精美

  在考古发掘工地简易房里,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精美、珍贵的出土文物。

  在规模不大的“四区47号墓葬”中,竟然出土了13件令人拍案叫绝的珍稀文物:完整的出土文物有泥质灰陶、外面装饰纹路的饭碗,有做工精致的泥质灰陶三爪器盖,有质地细腻的泥质灰陶瓶,有造型粗犷的泥质灰陶罐,有泥质灰陶双系三足器皿等等。在“四区48号墓葬”中,出土了一只外饰花纹、内外状若“小开片”的白釉陶碗,其做工之精细、造型之精巧,令人由衷叹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制作工艺。

  考古人员介绍说,仅7座辽墓中就出土了近100件珍贵的文物,为研究中晚期辽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历史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沈阳历史经济繁荣

  据考古人员初步认定,八王寺地区在辽代、明清两朝,都曾经是面积庞大的墓地。从考古发掘出的辽代墓葬制式、出土文物来看,这里应为平民墓葬群。能够埋葬如此之多的市民,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沈阳就已经成为民户众多、市井繁荣、经济发达的重要城市。

  相关背景

  沈阳古城原为一个边防斥候城,故古称为“候城”。辽代改“候城”为“沈州”,金代亦称为“沈州”,是当时东京道辽阳府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将“沈州”改称“沈阳等路”;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将“沈阳等路”设置为“沈阳中卫”;清代又将“沈阳中卫”改为“盛京”。

  辽代的沈州城为当时的军政中心,下辖二县一州:东北乐郊县、西南灵源县,还有岩州。于是,沈州充实了民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重筑州城,增建民居,修造寺塔,形成了交通发达、物阜民丰的城市。八王寺地区庞大的墓葬群及大量的出土文物,证实了“城北五里即埋坟”的民间说法,更印证了当年沈州城的人口稠密、市井繁华、经济繁荣。

  本报高级记者邱宏记者电话:13304020108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