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蓄势腾飞的不竭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8:13 哈尔滨日报

  对话者:

  邹庆国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曾以一篇《哈尔滨人陋习的文化探讨》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是“城市精神”讨论最早发起者之一。

  于天夫 哈尔滨日报评论员,多年从事新闻评论工作,其作品《论冰城品格》被收入《
中国新闻年鉴》。

  百年沧桑

  冰城精神一路相伴

  【于天夫】这几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拆读参与“感动冰城”十大故事评选的读者来信。捧读那一封封饱蘸真情的来信,我感受到一股力量,来自“冰城精神”的伟大力量。

  【邹庆国】历史积淀精神,精神推动历史。翻阅哈尔滨百年沧桑的斑驳画卷,是“冰城精神”,挺起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脊梁;是“冰城精神”,一步步推动这座城市铿锵前行。

  【于天夫】从力辟榛莽的早期土地开发,到追求财富的近代实业开发;从抗击日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到抗美援朝倾城鼎力的军需支援;从建国初期对全国建设作出的无私资源支持,到世纪之交体制变革阵痛中承担的巨大改革成本……哈尔滨走过的每一步,都有伟大的“冰城精神”相伴。

  【邹庆国】今天,“冰城精神”正在转变成推动哈尔滨昂首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博大包容

  海纳百川赢得世界

  【于天夫】打开冰城历史,写满博大包容。

  【邹庆国】无私的包容,凝结成高贵的“冰城精神”;高贵的“冰城精神”,让哈尔滨赢得世界的认同。

  【于天夫】从以善为怀接纳逃避迫害来哈的犹太难民、俄国侨民,到以德报怨收留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侵略者的“遗孤”,哈尔滨以令苍天落泪的善良和包容,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邹庆国】“我对中国的感情根植于我的心里”,伫立在先人的墓前,来哈寻根的以色列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发出由衷的感叹。

  【于天夫】“冰城精神”感动着世界,“冰城精神”也让哈尔滨朋满天下。富川、新潟、埃德蒙顿……哈尔滨的友好城市遍及13个国家和地区。

  【邹庆国】怀着博大与包容,今天的哈尔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襟怀,大步走向世界。宾朋云集的哈洽会,让中国在这里与世界交融;美轮美奂的冰雪节,向世界展示着一座崭新的中国北方名城。

  弘扬精神

  凝聚人心迸发伟力

  【于天夫】伟大的精神必然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可贵的“冰城精神”,已经并正在转化为无可替代的前进动力。

  【邹庆国】久居于这座城市,我们似乎对她的可爱已经熟视无睹;深植于市民心中,“冰城精神”平日里并不易被察觉。其实,她恰如春日细雨,一直以润物无声的品格,滋养着我们的城市。而一旦遇有适当介质的激发,便会释放出火一样的能量。

  【于天夫】于是,才有了公交车撞向人群之后,数十人主动参与的“激动人心的清晨大救援”;才有了一名稀有血型市民生命垂危之际,“一篇求血报道引来近百市民”;才有了3万市民倾情解囊,让“刘氏兄妹泛舟社会爱之河”……

  【邹庆国】而在危急关头,“冰城精神”更会以火山喷发的态势,迸发出惊天动地的伟力。

  【于天夫】于是我们明白,滔天洪水面前,为什么全城军民能顷刻间筑起冲不垮的血肉长城;于是我们明白,大雨封路之际,为什么电台主持人一个建议就能让数千台车一呼百应。是“冰城精神”把人心凝聚在一起,是“冰城精神”让真爱转变成行动。

  高擎旗帜

  励精图治蓄势腾飞

  【邹庆国】“冰城精神”,伴随哈尔滨走过了一个写满沧桑的旧世纪,也伴随着哈尔滨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这个百业图兴的时代,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冰城精神”,积极培育“冰城精神”,大力弘扬“冰城精神”。

  【于天夫】读者王景阳在来信中说:“冰城,这座极富魅力和内涵的城市,以其文明向上、朝气蓬勃之势,在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其俊秀的面容,展现人间的诚信、友善、青春、时尚;以其可贵的“冰城精神”,运筹帷幄,走向未来,缔造一个个北国神话!”

  透过“感动故事”,读者读出了家乡的可爱,也读出了“冰城精神”。有了冰城人民对“冰城精神”的认同,哈尔滨前进的步伐会更加坚定。

  【邹庆国】冰城,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此时,正是树起“冰城精神”这面旗帜的时候,正是让“冰城精神”发挥强大作用的时候,正是哈尔滨人民在“冰城精神”凝聚下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

  【于天夫】哈尔滨,一座“千年文脉、百年设治”的历史城市,一座海纳百川、开明开放的现代城市,一座致力振兴、蓄势腾飞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一座把“建设小康、构建和谐”写在旗帜上的发展中城市,正在伟大“冰城精神”的激励下,迈出快发展、大发展的坚实步伐,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特别提示

  至今天,本报评论员与社科专家关于“城市精神”的对话告一段落。本报“感动冰城”十大故事评选活动仍在进行,读者可写信、登录本报新闻网专题讨论区(http://61.167.35.141/city/)或拨打电话(88227918)参与评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