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十作家畅谈哈尔滨城市精神(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8:13 哈尔滨日报

  面对哈尔滨“城市精神”大讨论,不仅专家学者、普通市民、中小学生各抒己见,畅谈心声,作家们亦纷纷加入到“城市精神”大讨论的行列。他们以作家的独特视觉,理性看待城市精神,思考城市精神的内涵。为此,本刊特摘发作家们撰写的短文,以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哈尔滨市城市精神。——编者

  朱珊珊

  无论来自祖国的什么地方,甚或世界的什么地方,哈尔滨人待客的态度,让你有归家的感觉。

  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这第10项美德与第1项的“热情好客、直爽大方”是分不开的,因为这是哈尔滨人的性格。正像哈尔滨的气候一样,冷热分明,且强烈。

  哈尔滨人对待任何一位外来者,首先的态度,就没有一种傲视、蔑视、地域领主的优越性,而产生一种排外感。只要你不是抱着来欺诈、坑害的态度,是朋友,一律会受到欢迎。无论来自祖国的什么地方,甚或世界的什么地方,哈尔滨人待客的态度,让你有回家的感觉。

  哈尔滨人,总能看到外来人的长处:

  常常会听到,人们闲聊时的议论:“那个朋友是南方人。南方人多聪明呵,精明、能干,又干净……”充满着喜爱的态度。

  我们处在祖国的最北端,所以,我们这里的人们,总把一切在自己南边的人,统视为南方人,无论长江以北或以南。对于他们的先进、开放很是欣赏、崇尚,认为都比自己先进,所以是一种接纳的态度。对于外国人,由于崇尚他们国家的一切先进文化,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些各国的朋友。

  这在购物时,会十分明显地看出。我们哈尔滨人不会因其外貌、口音、语言的不同而存欺诈的心理,有时甚至因喜欢、想交朋友的性格,还会优惠他们比本地人还多。这在外地或外国是很难遇到的。虽然哈尔滨人拥有良好的外貌,在外地很受喜欢,一旦张口,露出口音,购物时还是会受到欺负的。

  这一点我是亲身体会的。出差,当地的导游虽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建议大家还是学点儿当地的方言土语,学得越像,在购物时与他们越好讲价,否则你会很吃亏的。”

  哈尔滨人的乐于助人也与外地不同。

  哈尔滨人的助人也带着豪爽、侠义。助人就是助人,不是学谁,不是什么党员标准,不是什么政府行为,那样被动地助人还会很反感。而是出自真心的,热情一上来,不图所报,不夹杂任何杂质。这是最可贵的。

  这在精明的大都市,人人都以经济头脑处事,“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要考虑吃饭”是他们当今的时尚思想观念。

  于是,在某座大都市,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顾客口渴,在商家想向老板要点水泡茶,结果被断然拒绝。他说:“我花钱买热水都不行!”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们哈尔滨,别说一杯热水,吃饭不够还管添呐,并且不算钱的。这在我们这里真是太平常的事,而且不把这样的小事看成是什么助人为乐之事。

  但,我们城市人的豪爽、狭义,正是在这样的看似小事上的态度,与其它城市有着迥异的差别,才彰显出我们的个性与难能可贵的一面。

  唐 飚

  哈尔滨人的这种习俗来自先人的传承和“欧风俄雨”的沐浴。早在280年前,清帝雍正评价这里的人:善服美服,食美食。

  热爱生活追求时尚的哈尔滨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美丽的松花江的滋润,富饶的黑土地的哺育,使得生活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的人,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个性,形成了与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构成了城市文化的真正底蕴。热爱生活追求时尚,在哈尔滨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尔滨人的这种习俗来自先人的传承和“欧风俄雨”的沐浴。早在280年前,清帝雍正说过当时哈尔滨人,即服美服,食美食。100多年前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万侨民的涌入,其生活方式也给哈尔滨人极深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绵亘到今天。讲究衣食住行玩已内化到骨子里,闻名于全国。

  众所周知,由穿叶披草到锦帽貂裘,由茹毛饮血到精烹脍炙,由徒步跋涉到舟车行驶,人类社会由穴居野宿到高楼大厦,由维持生存到享受生活。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其原动力来自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

  人穿衣戴帽除了避风挡雨、取暖保暖外,还起到了修饰装点作用,哈尔滨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因此哈尔滨人的服饰色彩缤分,花样繁多,绝不像南方的一些城市冬夏春秋都是一种穿着格调。哈尔滨的时装风姿尽显在哈尔滨女人身上,时装成了城市跳动的音符,无声的语言。“最是一年,春好处”和“秋到塞北草木凋”的两个季节,各式各样春秋装俏然上市,装扮着俊男靓女,牛仔裤、夹克衫、薄绒衣、紧身装、羊毛套裙、风衣……男女老少尽展风姿,尤其女性的服饰更是标新立异,风情万种,像时装模特,穿行于大街小巷,显示着她们的美丽,吸引着人们去欣赏。

  隆冬时节,哈尔滨是中国裘皮销售第一的城市,男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裹在厚厚的太空棉、羽绒服、皮夹克、鸭绒装、裘皮大衣里,显得有几分臃肿。而爱美的女人却与严寒做最坚决的斗争。她们常常是仅仅穿一条紧身薄羊绒裤,外面罩一条款式新颖的呢裙、皮裙、羽绒裙,蹬着各种颜色的皮靴,不太厚实的棉服领子开得低低的,露出白皙细嫩的脖颈,似乎与冰雪比美。有的干脆穿一条保暖裤,着一件昂贵的貂绒大衣,她们常常神情矜持地走在雪地,恰似一朵盛开的雪莲花。

  热情而短暂的夏季,是哈尔滨女人格外珍惜的黄金时光,因为她们能最大限度地展示那妩媚的胴体。而此时像男人一样豪爽的哈尔滨女人却“吝啬”起来,身上的衣服少而精。迷你裙、连衣裙、吊带裙、卡腰衫、薄如蝉翼,柔似轻纱,配上太阳镜、防晒伞、简约的凉鞋、精美的挎包,极尽浪漫情调,外地人盛夏来到哈尔滨都惊诧不已,羡慕哈尔滨男人有眼福。绚丽多彩的点缀,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同类型的服装,成了这座城市永恒的风景线。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哈尔滨人在饮食结构上,还保持本土特色,享用“欧餐俄菜”,只不过人们品尝新鲜讲究格调的一种形式而已。杀猪菜倍受哈尔滨人青睐,老少咸宜。最古朴的杀猪菜当属白肉血肠、杂烩酸菜。“白肉血肠”做法是把煮熟的肥肉或五花三层肉切成薄片码在盘子边沿,盘子中间盛满血肠,红白映衬香气诱人,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吃时畏以各种作料,嚼到嘴里白肉肥而不腻,血肠柔润可口,是上等的美味佳肴。哈尔滨人视“食肉为大礼”,这种礼节源于金女真人用来招待客人的“肉盘子”,这也是迄今记录最早的“杀猪菜”了,因“肉盘子,非大宴不设”。据金史记载,女真人在游猎用餐时,以兽皮铺地,以熟方肉、血肠置其上,伴以蒜、芥子、韭菜花,以短刀切而啖之。由此看来“白肉血肠”是大有渊源。随着哈尔滨人生活水准的提升,杀猪菜增加了许多品种,烧肉、扣肉、扒肉、焖肉等花样翻新搬上餐桌,成了食猪大全,吃杀猪菜之所以成了哈尔滨人的生活习惯,这也与哈尔滨人居住在高寒地带有关,因为猪肉能增加脂肪,产生热能。近年来,赶时兴的哈尔滨人把川、鲁、粤、京、上海菜等菜系引进哈尔滨安家落户,吃腻了杀猪菜的哈尔滨人又增了许多口福。精明的商家也千方百计地调入新口味,间或推出什么爆烤鸭、炖大鹅、豆捞、铁锅鱼、全羊宴、鱼宴……据说江北鱼村有一家豪华酒店,有驼峰、熊掌等,吃上一餐需上万元,客人还是络绎不绝。

  哈尔滨人除敢穿好吃,更爱自己的居住环境,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告别了过去祖孙三代居住的“鸽笼子”、“地窨子”、“偏厦子”、“矮平房”,在高楼林立、广厦摩天的繁华区觅得了温馨的家。工薪阶层搬进了三五十平方米的住宅;中等收入者则追求大户型、高层住宅,住上了百八十平方米的好房子;高收入者则花巨款购买复式楼、小别墅等等。室内装修向简约、明快、舒适的趋势发展,也有追求豪华富丽堂皇的装饰,几近五星级宾馆的档次。哈尔滨人也享受到了社区的优质服务,小区里医疗保健、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设施齐备,花坛、绿地、树丛相映成趣,安全保卫、物业管理井井有条,哈尔滨人如进天堂一样温馨与安逸。

  爱车也是哈尔滨人的天性,这与先祖是游猎民族有关,那时候的人都想拥有宝马良驹,因为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建国初期,哈尔滨公共交通不过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有时为了省钱还得安步当车。那年月,谁家要有一台永久牌、凤凰牌或飞鸽牌自行车,无疑等于现在有了奔驰、宝马、凯迪拉克。后来自行车普及了,人们又玩起了摩托车,轻便的、加重的、豪华的,摩托车成了年轻人“比酷”、“耍漂”的道具了,经常看到摩登仔骑着价值十多万元的摩托车带着一个女孩,放着音乐招摇过市。20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各色轿车如雨后春笋,进口的、国产的,比比皆是,连出租车都换上了轿子,轿车逐渐走入了家庭,轿车已成了身份的象征。

  哈尔滨人“玩”也花样翻新,除了传统的娱乐项目外,近些年又玩酷爱上了滑雪、漂流、登岩、越野、高尔夫球、保龄球、沙狐球等,黄金周旅游度假业倍受青睐。据旅游统计每年黄金周都有成千上万人出行。哈尔滨人把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和“五一”、“十一”、元旦过得有滋有昧。还特别钟爱起洋节来。也是商家的有意炒作,推波助澜,尤其年轻人更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等。如果没有参加过洋节的“PARTY”晚会就会被人说不够品位,不够层次。

  哈尔滨人在热爱生活中提升了生活的品位,追求时尚的同时引领了时尚。

  李方元

  解放军就特别的感动,眼泪掉在大妈们端来的碗里,掉在小弟弟小妹妹仰起来的脸蛋上

  知恩图报—————想起1998年抗洪

  江南靠江边的几所中学、小学自从8月17日沈阳军区部队一进驻学校,正放着假的教师们在家里也坐不住了。每天看电视、惦念着松花江的水情,看到战士们没日没夜守在大堤上,背袋子抢险,水里泥里,脚泡烂了,肩磨破了,手指也磨得鲜血殷殷,夜风吹蚊子咬……看着看着就激动了,擦着止不住的眼泪,就用电话互相串联,相约到学校去,为解放军战士们做点什么。

  沿江附近都戒严了,教师们就说,我们是江边哪个哪个学校的教师,学校有工作,得去上班。负责戒严的民警说,放假了上什么班。教师们就说快开学了……公安干警知道这些女教师是要慰问部队的,也很理解,心情都是一样的,就让她们过去了。到了学校搭起炉灶,架起案板,大家用自己的钱买莱买肉买面买鸡蛋什么的,就忙乎着做,包饺子、蒸包子、煮馄饨、煮茶鸡蛋,做好了就往大堤上送……后来这些学校的学生们,有初中的、高中的、还有小学的,也都鬼头鬼脑地偷着合计,要去慰问抗洪保家园的解放军。开始这些孩子们用自己攒的零钱买些吃的,火腿肠、巧克力,都是他们自己平时最爱吃的,他们就三个一帮五个一伙地往堤上送,战士们不吃就往兜里装,往嘴里送……他们积攒的零钱有限,一花就没了,没办法,就把他们的小秘密告诉给家里的大人们了,大人们一听,都说,这是好事啊,大人们也正想着给保卫家园的解放军战士做点事情,就和孩子们一起干,也是蒸包子、煮饺子的,想着各种花样做好吃的。开始是靠江边的一些大院,后来住在南岗区的,香坊区的,也从大老远跑到江堤上来,送吃的送用的……解放军就特别的感动,眼泪掉在大妈们端来的碗里,掉在小弟弟小妹妹仰起来的脸蛋上……大叔大妈们也感动,小弟弟小妹妹们也感动,都是感动的眼泪,战士们的、市民们的,感动的眼泪就流到了一起……

  江边的早市上,解放军买东西不要钱,说什么也不要。有的货主就收个本钱,可是没等买东西的战士掏出钱来,旁边就伸过去好几只手,争着给解放军付钱。解放军掏出钱来也不行,货主就是不收他的。这些事情,通过部队首长反映到市防指的军联部去了,负责军联部的市里的领导就说:这都是老百姓自发的,我们管不了。市里的领导们也很感动,就对部队首长说,人民群众的心情和热情,是向着自己的子弟兵的……

  李汉平

  把敬业、乐业作为一种美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热爱、付出劳动、付出心血,力争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敬业创业富有责任感

  事业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每一个公民首先应爱岗敬业,无论其工作是辉煌是平凡,都要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是做人的职责和本分。把敬业、乐业作为一种美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热爱、付出劳动、付出心血,力争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不游戏人生,也不游戏工作。要敬畏自己的事业,认真严肃对待,尽心尽意,热爱自己的事。把这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图伟业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共产主义大理想联系在一起。当拥有一份工作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尽自己的力量在工作谱写美好篇章。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也不气馁。这也许是美好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仍旧要笑对人生。以一种昂扬的进取精神,自主创业,寻求美好未来。有人下岗了,几经奋斗,成了下岗再就业的明星。

  哈尔滨人的精神素质里有泼辣进取的一面,有顽强坚韧的一面,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使我们能处变不惊,在困难和挫折中一次次重新崛起,立于不败之地。

  哈尔滨人拥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胸怀、大境界。这使哈尔滨人胸怀坦荡磊落大方。这表现在,在家中,对于亲人的责任感;在单位,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在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使人生态度更加严肃、更加认真,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生活中,成为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人。

  敬业使人高尚,使人生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中得以升华。也许你做的是一份最平凡的工作,可是只要你对工作付出了敬畏、爱,付出了多年如一日的劳苦,你就是最优秀的。

  创业使人勇敢,使人在与困难的搏击中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可以重塑人生。在当今社会中,自主创业也是个性张扬,创造性发挥的具体体现。

  责任心使人生活有目标,工作有动力,哈尔滨人应加强责任心、使命感的提升。做好本职工作,有创造性地工作,快乐地工作,让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开出绚烂之花。

  富于开拓进取精神,勇于自主创业,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美丽事业,也创造美好人生。

  张建琪

  中国人民的特点之一就是勤奋好学,“勤奋”这个词说到底无非是咱朴实老百姓的一种活法儿。

  勤奋好学的哈尔滨人

  显然,这是一篇夸自己人的文章,写得朴实也好、华丽也好,终难逃避自我吹捧之嫌。况且,中国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勤奋好学,若说在这其中哈尔滨人是最勤奋的自然不敢。哈市知名的因勤奋而成功的故事我就不再赘述了(哪个成功的人不勤奋?),莫不如讲几段在现实中发生过和发生着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也没有所谓的成功,“勤奋”这个词说到底无非是咱朴实老百姓的一种活法儿。

  我生在哈尔滨,长在哈尔滨,没见过日本鬼子,也没遭过自然灾害,自打一出生就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放眼望去只见祖国一片大好河山,五星红旗艳得耀眼。在这个环境下,我成长得虽算不上茁壮,但还健康。

  平平安安地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我考入了一所技工学校,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本打算从此作为一名像我爷爷一样的工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文化不够,本能驱使我在业余时间找一些书来读,并因此爱上了文学。一个技术工人不看图纸看上小说了,这就像小品中范伟扮演的那个厨师一样——不看菜谱改学兵法了,这是件很麻烦的事。

  那时我每天下班后都在《小说林》编辑部楼下的车站等车,常常是修了一天的电器之后带着一脸一身的油污站在那里。在黄昏时分仰望夕阳下的编辑部,它显得那么高大,仅管只有两层,我还是感到了那里面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一切把我比得十分渺小,无论躯壳还是内心都缩成了一团。每当仰望着它的时候我都想:在那里面工作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时常想着想着就错过了好几班汽车。

  后来我越发无法承受那种来自于文化的震撼力,于是辞去了电器修理的工作,拿出了家里准备给我开电器修理部的钱去师大学习汉语言文学,同时开始了自由写作。那时候我写的稿子投出去十篇有九篇会石沉大海,剩下的那一篇挂在海边悬崖的树杈上,侥幸换来点微薄的稿费也被我贡献给书店了。

  年复一年,我的一篇小说终于有幸在《小说林》发表,取稿费的那天我像参加一场盛宴一样精心打扮了一番。刚一进文联大院我的两腿便开始发抖,四肢运动不协调,估计看到我的人心里会有同一种感慨:哎,这么年轻就得了脑血栓。

  进入编辑部之后,使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每个人都很热情,没有架子,每位编辑老师都对我的写作给予了鼓励,一下子就治好了我的“脑血栓后遗症”———腰不酸背不痛腿也不抽筋儿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