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渡黄河八路军挥师华北前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7:59 哈尔滨日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史延志 周雪莉

  历史

  八路军八年抗战

  歼敌百余万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寇。”——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峪写下的这首豪壮的《寄语蜀中父老》,高度赞扬了我八路军在华北前线艰难转战、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第五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八路军除以一部兵力挺进冀南和鲁西北平原外,主力在山西牺盟会和新四军的配合下,大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多次打退了日军的围攻,创建了以太行、太岳山区,五台山、管涔山、吕梁山为依托的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年抗战中,在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八路军对日作战共计10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左权等34万将士血洒疆场,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进攻,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民族独立史上的光辉一页。

  寻访

  太行深处探访八路军总部

  6月13日,当我们从太原驱车近3个小时、终于找到纪念馆时,却发现纪念馆此时就是一个大工地,正在为了迎接抗战胜利60周年而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所有的文史资料此时都堆在仓库里无法参观、查阅。

  馆长魏国英对我们说,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中,八路军占80%,留下的史料非常多,而这个建于1988年的纪念馆无论是展厅面积、还是展览手段,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展览需要。此次扩建后,纪念馆将从原来的主要介绍八路军总部的情况向纵深发展,全面反映八路军的抗战史。这一工程要到8月份才能结束。

  远道而来,当然不能空手而归。魏馆长向我们推荐了距离武乡县城40多公里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据他介绍,八路军前方总部当年一共换了6个地方,其中有两个在武乡县。6个总部中,在山西麻田待的时间最长,达5年之久。但是,这5年里,朱德总司令去了延安,从未在麻田待过。而总部在武乡期间,朱总司令一直在武乡指挥战斗,这时的总部机构也是最健全的,其中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是朱总司令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总部,共驻扎9个月,在此指挥大型战役135次。1961年,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后山上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和雕刻着260多位八路军将领题词的碑林后,我们直奔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同样是为了迎接抗战胜利60周年,通往王家峪村的公路也正在修建中,我们只能绕道而行。车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驶入了太行山腹地,已没有柏油马路,全部都是颠簸的山间小道,我们开始不停地打听路。一位老乡告诉我们:“还有十来里路吧。”我们心中一阵欢喜,心想:终于要到了。可是,车开出十多公里了,还是一点王家峪的影子也没有。再一打听,又一位老乡告诉我们:“还有十来里路吧。”可开出十多里地后,还是没有到。如此一路打听,共有六七位老乡告诉我们“还有十来里路”后,我们才终于找到了大山深处的王家峪村。后来,“还有十来里路”就成了我们解除长途跋涉疲劳时的一副“提神剂”。

  幸运的是,我们的辛苦在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得到了回报。负责看管纪念馆已18年的魏菊仙阿姨给我们讲了许多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峪时的故事。我们还巧遇了特意从湖南长沙赶来参观总部的八路军老战士李阜成。李阜成的老家是山西省襄垣县。1942年,20岁的他走出家乡,参加了八路军,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他说,那时候,鬼子的飞机每天都在头顶上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扔下一颗炸弹。为了减小目标,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以连队为单位行动的。大家背着“小米加步枪”,没日没夜地行军,常常是边走路边打瞌睡。许多战友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国解放后,李阜成又随部队行军8个月,到湖南参加湘西剿匪,转业后就留在了湖南长沙。

  在总部旧址,83岁的李阜成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从朱德总司令的住室走到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住室,再到左权副总参谋长的住室,不愿错过一个角落。他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所在的部队一直活跃在太行山脉之间,也曾路过武乡县,但却不知道八路军总部曾经就驻扎在这里。直到几年前,他才听一位在山西的战友说起这个地方,便发誓一定要来看一看。他说:“作为一名八路军老战士,只有亲眼看到总部,今生才不会留遗憾!”

  山路崎岖,让我们愈发对抗日战争的艰苦与胜利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结束采访后,我们顾不上吃晚饭,星夜赶回太原,到宾馆时已近深夜12点。

  见证

  60多年过去,军大衣已经不存在了,但他始终将大衣上的一颗纽扣儿藏在贴身的口袋里———朱总亲手将大衣披在放羊娃身上

  在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78岁的郝生窑老人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红领巾包裹着的小布包,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后,一枚枚军功章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些金色的军功章里面,一颗黑色的大纽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捏起这枚纽扣儿,郝生窑老人向我们深情回忆起66年前那段难忘的往事。

  1939年,八路军总部进驻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时,郝生窑只有11周岁。在此之前,他一直给地主放羊。八路军来了后,也带来了20多只羊,有一名八路军小战士每天负责放羊,郝生窑就开始和他一起给八路军放羊,整整放了9个月。

  转眼到了冬天。有一天放羊回来,朱总司令叫住了他,问:“是不是你这个小鬼在放羊呀?”郝生窑点了点头。朱总司令从自己身上脱下一件粗布军大衣,披在了他弱小的身体上,大衣直垂脚面,恰好盖住了他破得露出脚趾头的鞋。原来朱总早发现他的鞋破了,又没有合适的鞋可以给他,就用大衣来盖住他的脚。

  9个月后,八路军总部要离开王家峪了,已经与朱总司令非常熟悉的郝生窑十分不舍得。朱总司令让他随部队一起走,参军去打日本鬼子,但郝生窑觉得自己才12岁,太小了,没有去。1946年,长大成人的郝生窑主动参军,成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名机枪班战士,参加了淮海战役、大别山战役、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获得了多枚军功章。1955年,转业的他回到王家峪老家,娶妻生子,务农为生。

  脱掉军装后,郝生窑经常对着朱总司令的那件军大衣回忆起当年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峪的一幕幕。谁知,有一天他下地干活时,没有文化、不懂其中意义的老婆竟然在家将这件军大衣拆了,做成了棉被,只给他留下了一颗纽扣儿。从此,郝生窑总是将这颗纽扣儿放在自己最贴身的口袋里,生怕它丢失。他常常把纽扣拿出来,向后来人讲述与朱总司令的大衣情缘,回忆八路军爱护百姓的一桩桩往事。

  记忆

  文物里的故事

  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里及王家峪村中,保留着很多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有一段难忘的军民鱼水情。

  一张粮票

  1943年,一二九师来到王家峪时,赶上部队没有粮食,战士们只能饿着肚子打仗。那天,邓小平路过一位老乡家,正好那位老乡家正在吃糊糊面,老乡看见门口的邓小平,热情地拉着他进屋一起吃糊糊面。起初邓小平不肯,可是老乡的盛情难却,邓小平只好在老乡家吃了一碗糊糊面。当邓小平临走时,他交给了老乡一张粮票作为这顿“饭钱”,老乡不肯要,邓小平告诉他,八路军不能白吃老百姓的东西,否则和日本鬼子有什么区别?听到这话,老乡只能收下了这张粮票,但他却当作宝贝收藏着,就连全家吃不上饭、饿肚子的时候,他也没舍得用这张粮票。

  1997年,那位老乡含着眼泪拿出了那张保存完好、有些发黄的粮票,把它交给了八路军总部旧址作为珍品收藏。

  两元钱

  在八路军总部旧址里,珍藏着朱德的一张面值两元的纸币。这两元钱是一位卖芝麻糖的老乡捐赠的。

  据说,当年,朱德路过市集时,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卖芝麻糖老乡转,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老乡手里的芝麻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朱德当即掏出了两元钱递给卖糖的老乡,买了好多芝麻糖,分给了那群孩子。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吃着芝麻糖,朱德开心地笑了,而卖糖的老乡却感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朱德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五元钱。所以,朱德买糖的两元钱一直被老乡珍藏着。

  1961年,全国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位老乡带着全家四处讨饭,他硬是没花这两元钱,直到把它捐给了八路军总部旧址。老乡认为,应该时刻提醒后人记得八路军的好。

  红星树

  在离八路军总部不远处的寨湾,有一棵粗壮的杨树,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朱德亲手栽的杨树——红星树,现在已经成了百姓保护的珍品了。

  1940年3月,为了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朱德在王家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号召大家植树,并亲自带领军民植树约两万余株,一时间,荒山野岭栽满了树苗。而朱德亲手栽的那株白杨,枝繁叶茂,是两万余株白杨中最为茂盛的一株。

  更有意思的是,当掰开这些白杨树干枯的树枝时,会发现横断面上有一棵五角星的图案,这是其他白杨树所没有的,就连当地百姓也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大家便传颂:白杨是八路军植的,所以长出五角星来纪念八路军为百姓做的好事。因此大家亲切地称这株白杨树为“红星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