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神童毕业前夕被大学开除续:不知北京在什么地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3:00 华商网-华商晨报
神童毕业前夕被大学开除续:不知北京在什么地方

王思涵只能借着微弱的灯泡继续看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闻背景:

  1987年出生的王思涵,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今年18岁,本应大学毕业的他,却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王思涵坦言,父亲等亲人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

  中学生活=学习+睡觉,大学生活=看书+发呆。

  昨日,“神童”王思涵用两个数学等式来描述自己所经历的特殊学习生活。“我不后悔自己的这种成长方式,因为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平静地总结说。

  中学:除了学习就是睡觉

  小学只读了三年,然后直接升入中学,中学用4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6年的课程。

  记者:这样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明你很聪明吗?

  思涵:聪明肯定是有的,但还有的就是比别人多几倍的学习量。

  记者:有时间参加一些活动吗?

  思涵:我除了学习,也就剩下了四五个小时吧,只能抓紧睡觉,连吃饭时也是看书的……

  记者:不觉得乏味?

  思涵:没时间想太多,作业都做不完呢!

  记者:没想过放弃不学吗?

  思涵:不学我去干嘛啊?

  记者: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不用跳级,正常地学习、玩。

  思涵:爸妈陪着我学,我怎么能不学呢?况且家里人凑钱让我上了育才,而且班里同学都是这么用功学习的。

  记者: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思涵:都大学毕业了呗,有的继续考研,只有我……

  说完,他沉默了。

  大学:同学们说的我不知道

  为了打破沉默,记者将话题转向了大学,“我前天去工业大学,还到了你所在的教室呢。”

  “很大吧,刚上学第一天,给我吓坏了,200多同学一起上课,黑压压的一片!”王思涵的话题重新被打开,“老师根本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你不听课,他也不知道。”

  记者:所以你很高兴?

  思涵:恰恰相反,觉得老师不管你,挺失落的,突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毕竟中学班里只有14名同学,老师“手把手”教。

  记者:你照样可以问老师问题啊。

  思涵:我就问过一次,后来就不问了。

  记者:为什么啊?

  思涵:不习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问,以后有不会的就问同学。

  记者:喜欢和同学交流吗?

  思涵:不喜欢,再说也没什么可交流的。他们海阔天空说的,我都不知道,也插不上嘴,后来索性不说了。

  记者:是因为年龄差距?

  思涵:不全是,总之不喜欢和同学打交道,他们也常以“少儿不宜”打趣我。

  记者:这让你难受?

  思涵:习惯了,我就一笑而过。不过,我觉得自己和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够调解,过几天就好了,可我却老想不通,就像爸爸去世,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大学的我,除了看书就是发呆。

  面对退学后的生活很茫然

  “想过退学后做什么吗?”记者不禁问道。“边打工,边自考!”王思涵回答得很干脆。

  记者:打工你能做什么?自考你学什么专业?

  思涵(面对记者的发问,他答不出来了,许久后,他小声说):体力活,我做不了;脑力工作,我也没有文凭。

  自考嘛,会选择一个涉及文科少点的专业,因为跳级,地理、政治那些,我从来都没学过。

  记者:地理一些基本的知识还知道吧?

  思涵:我知道中国的形状是个鸡形,辽宁应该在鸡脖子那。

  记者:北京在地图上什么地方?

  思涵:不知道,我又不是北京人。什么长江、黄河啊,我都不知道。

  记者:选择这种“跳级”学习方式,后不后悔?

  思涵:不后悔,因为即使后悔也没有用了……本报记者 王欢

  记者手记:

  “神童”背后的教育之殇

  10岁考上中学,14岁考上大学,王思涵似乎再次演绎了一个“神童诞生的故事”。但在大学四年里,他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深陷父亲等亲人离去的痛苦中无法排解,最终遭遇尴尬退学。

  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宋凤兰将此总结为“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不和谐造成的。”可又是什么造成了他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呢? 教育的不平衡性可能就是一个主因吧。

  在本报推出了“昔日神童大四黯然退学”系列报道后,广大读者纷纷打电话表示对王思涵的同情,并恳求学校再给神童一个机会。可是当记者真正走进“神童”背后的生活时,那份同情变成了一种理性的思考。

  记得18岁就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诺伯特·威纳,还以自己的经历向全世界呼吁:神童不一定为社会所需。他们中的一些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变得很艰难。本报记者 王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