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央视《第一线》:江城神探历时十三年追捕逃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5:44 央视《第一线》

  央视《第一线》播出《江城神探—刘晓鹰》,播出时间:7月11日 20:20分 CCTV-12,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1990年12月20日晚,一个名叫敬义会的犯罪团伙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疯狂作案,连害两命重伤一人。接到报案后当地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破,没过多久该团伙的4名成员相继落入法网,只有一个叫曹克俭的团伙头目畏罪潜逃。当时只是武汉市洪山区刑侦大队一
名普通民警的刘晓鹰接手了追逃曹克俭的工作。他没有想到这起追逃案件竟然持续了十三年。而在这十三年的历练中刘晓鹰也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现在的武汉市洪山区刑侦大队大队长。

  2003年6月24日午夜,武汉市洪山区公安分局里万籁俱寂。惟有刑侦大队长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队长刘晓鹰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一个只与他一人单线联系的电话,这个电话可能会为抓获一名已经潜逃了13年的杀人凶犯提供重要线索,可是办公室的电话始终没有响起。而与此同时,洪山公安分局巡警大队民警凌建军的手机却突然响起。对方说:“阴天了,你的刀疤又疼了吗?”凌建军一惊。13年来,只要听到“刀疤”这两个字,凌建军的内心就会掀起波澜。这是他最不愿提起,但却又刻骨铭心的一件惨烈之事。

  那是1990年12月的一个夜晚,民警凌建军和王小波在巡逻途中遇到一辆可疑车辆,当他们上前察看究竟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遭到5名歹徒同时围攻,民警凌建军身中7刀受重伤,民警王小波英勇牺牲。

  武汉市洪山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刘晓鹰:当时王小波牺牲他死在现场附近的一个水沟里面,他应该是被打昏,这个自己在水里面,头蒙在水里面窒息死亡。

  歹徒袭警导致警察一死一重伤,当年在武汉引起了轰动。这种恶性案件,在武汉市是绝无仅有的。案发后,由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三级公安机关,抽调100余名警力组成的专案组,迅速展开侦破。根据案发当时目击群众提供的线索,案发第二天,该团伙王文义、杨波等4名犯罪嫌疑人相继落入法网。然而,该团伙的头号人物曹克俭却畏罪潜逃。犯罪嫌疑人曹克俭,1964年10月出生,案发当时是湖北经济管理大学的学生。

  刘晓鹰:曹克俭本身在学校的话呢,都是比较调皮啊,打架啊,比较出名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这个武汉以后呢,很快的,包括还有很多新疆来的,他的老乡,很快的话呢,他们就组织,在武汉、在学校形成了一个圈子。所以在这个案发之后的话,我们大量的这个工作都是找他这个同学了解情况。

  对凶手的愤恨,对同事的感情,促使着民警们日以继夜地艰苦工作。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后,曹克俭却无明显线索,抓捕工作暂时搁浅。

  此时,社会上暗地流传着一种说法:警察被打死了,警察太窝囊。

  大队教导员 王怀志:当时舆论很大,因为这个一个作为咱们警察,在抓获这个犯罪分子的时候,被犯罪分子杀死了。这种情况在我们武汉还好像不多。

  1990年12月20号,当时只是刑侦队一名普通民警的刘晓鹰,担当起了追逃曹克俭的工作。社会舆论给追捕民警增添了压力,但是在刘晓鹰看来,舆论的传播恰恰为追捕曹克俭指引了方向。

  刘晓鹰:这个案件,当时我们宣传这个方面报道了很多,所以分析的话曹克俭一定是外逃,外逃的方向的话,一个是回老家河北衡水,一个是回新疆。

  1990年12月30日元旦前夕,根据专案组对曹克俭逃往路线的分析,刘晓鹰带领着一组追捕民警赶到了河北衡水曹克俭的老家。

  刘晓鹰:到了衡水已经是21:00多钟。

  民警石建新:当地的许多民警,因为也是晚上了,也都下班休息了。

  刘晓鹰:而且这个天,河北的天呢是冰天雪地,下了很大的雪,加上又是休息,不便于当地调警力,所以我们就没有连夜采取行动。

  元旦,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根据专案组分析,此时正是抓捕曹克俭的最佳时机。然而,由于受天气和节日假期的影响,追逃民警们不得不在煎熬中等待天亮。

  刘晓鹰:我们是元旦1号,就是91年的元月1号中午,进的村。

  民警石建新:去了以后,经过工作,调查工作什么,他于当天早上离开的衡水。

  刘晓鹰:我们当时在那不是很相信,但是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他的确是走掉了,群众看见一个人走了,看见一个人背着包包走的。

  辗转千里追逃却与抓捕对象擦肩而过,追逃民警们的思绪沉浸在了迷茫之中。综合从曹克俭亲属那里了解的情况,追逃小组分析认为,此时的曹克俭很有可能会潜逃回到新疆乌鲁木齐。

  刘晓鹰:专案组的分析,他回老家的可能是正确的,的确是回来了。他会往哪儿跑,我们首先想到是跑到家,就会跑到新疆。

  1991年1月4日,是曹克俭离开河北老家的第4天。按照当时的火车车速计算,如果曹克俭确实是逃回新疆的话,5号早上就应该到达乌鲁木齐,此时正是沿途堵截的最佳时机。

  刘晓鹰:一听到这个情况,马上就跟这个,我们新疆有一个追捕专班,就跟他们联系。就是要求新疆的这个追捕专班的话呢,要上车,在车上查找曹克俭。

  新的抓捕契机出现,冲淡了萦绕在民警心头的苦闷。他们期待着这次能够在火车上成功抓获曹克俭。然而,在这趟火车上,民警们却并未发现曹克俭的踪迹。

  刘晓鹰:他给家里人说他说他是回新疆,但是他四五天的时间都没有回新疆。

  他离开老家又没有回家,他的生存,他怎么生存,他很可能会投靠以前的同学这一块,在那个地方找工作,落脚点。

  河北,新疆两地追捕没有结果,追逃工作再次搁浅。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专案组被迫踏上了一条漫漫追寻路。而这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的曹克俭的同学。

  刘晓鹰:最远的是到这个黑龙江的这个黑河喀什这一带,最南的话到广东、海南。

  主要是捕获曹克俭的一些行踪,但是没有任何的收效,全部都没有听说谁见过曹克俭,或者是谁听说曹克俭在什么地方,没有,所以当时追抓曹克俭的这个工作,实际上陷于低迷的状态,没有任何的进展这样一个状态。

  冬去春来10年过去了。当年20出头的凌建军,在漫长的等待中走过了而立之年。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当年受伤的场景和失去战友的悲痛,始终如影随形地笼罩着他。寝食难安的他,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重复着那句话:“警察被打死了,警察太窝囊”。他深知人们仍没有消除对他的看法。抓捕曹克俭已经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也是所有参战民警的一块心病。

  民警钟生亮:最愁的就是没线索,没线索你就不好开展工作。

  民警石建新:当时是犯罪嫌疑人是五个,抓获了四个,很顺利地就抓获了四个,没想到这个就费了这么多的周折。

  案发10年后。此时的曹克俭已经由一名普通逃犯升级为公安部A级通缉犯。而刘晓鹰也从最初的民警升任为刑警大队大队长。上任初始,他提出:曹克俭不抓获,死不瞑目。

  刘晓鹰:作为我来说,特别是错过了一次抓捕曹克俭的机会,所以如果不把曹柯旌抓获的话呢,我就是可能这一生呢对这个事情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2000年年底,追逃专案组得到消息,曹克俭的父母已经随燎原机械厂整体搬迁到山东省泰安。得知这个消息后,刘晓鹰亲自率队赶到了泰安。

  10年的时间,曹克俭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分析这起案件的具体情况,刘晓鹰认为:此时的追逃已经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只能秘密侦查。经过多方考察,他物色了一名特殊侦查人员,并嘱咐要时刻观察曹克俭父母的动向。

  刘晓鹰:我们就相信他肯定会跟家里面联系,因为我们在他们厂里面了解的时候呢,就是他这个曹克俭在家里面对他的父母亲是比较好的。

  2003年6月24日,是刘晓鹰与特殊侦查人员约定的其中一个联系日。但是直到午夜时分他依然没有接到特殊侦查人员打来的电话。而与此同时,刑侦大队中队长魏明却接到了泰安警方打来的一个电话。

  中队长魏明:2003年6月24号就得到那边的信息反馈,就是说好像那个曹克俭的父母要准备出去的感觉,这个时候,通过进一步的核实,好像说他们要到北京。

  刘晓鹰:当时一知道他父母到北京的线索,我第一反应就是曹克俭露面了。

  中队长魏明:按那个曹克俭的家里的情况,他家里北京应该没有亲戚关系。

  刘晓鹰:他父母从来不爱出门,而且年事也比较高了,这次两个老人一起外出,肯定有一个什么事情,而且最可能的话就是跟这个曹克俭见面。

  兵贵神速,在得到曹克俭的父母将于6月26日乘坐日照开往北京的火车到达北京这个确切消息后。武汉警方一个由5人组成的抓捕小组出发了。

  2003年6月26日清晨,随着红色信号灯的亮起,曹克俭的父母出现在了北京站。

  中队长魏明:他父母到北京站以后呢,是一个女的,是一个妇女接的站。中年妇女就是走到他们跟前,也没说话,就是带了个眼神,点了个头,转身就走了,然后他父母亲两个人也走,也没有对话的过程。

  中队长魏明:到了那个广场的车辆停靠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中年男子牵了个小孩。

  民警石建新:我印象中,注意了瞟了一下,他跟这个接站的中年妇女有一个眼神的对视,然后这个男的和这个小孩一起上了出租车。

  中队长魏明:他就先坐着出租车,然后这个中年妇女就把这两老曹克俭父母就带到那个出租车,坐到车里面,出租汽车就开走了。

  由于时间已经横跨了13年,在不能完全确定这名男子就是曹克俭的情况下,警方没有贸然出手。

  民警石建新:我们当时一直跟着他,一直到了一个迎青宾馆,他们住下了以后,我们一直在外面守候。

  中队长魏明:后来这个中年妇女带着这个小孩就下来买早点,买早点我们有侦查员跟着就听到,中年妇女跟小孩说,你总在吵要看爷爷要,见爷爷,这爷爷来了你可以看看了,你叫爷爷,要乖点。

  民警石建新:既然这个中年妇女谈爷爷奶奶应该跟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可以确定曹克俭就是这个中年男子。

  中队长魏明:这个时候我们就是等机会,到了12:00多钟的样子,这个男子和这个女的就又出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办案民警发现可疑男子和接站妇女又回到了北京站。此时民警们感到抓捕时机已然成熟。

  刘晓鹰:我们干刑警的,就是每通过我们的工作,破掉一个案件,都是一种很快乐,很快乐的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其他的办法不能代替的,就是一种非常,一种叫乐趣还是叫一种喜悦,反正就是非常的这个开心。

  根据警方的调查,这十三年来,曹克俭一直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并且娶妻生子安家落户,那名接站的妇女就是他的爱人。伴随着曹克俭的落网,一场等待了13年的抓捕行动,终于在这个瞬间完成了,刘晓鹰和所有参战民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