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做安全文章保无价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6:08 深圳晚报

  做安全文章保无价生命

  ——首届龙岗区安全文化征文大赛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徐亮董谦通讯员史兆仓

  由龙岗区安委会发起的首届龙岗区安全文化征文大赛圆满落幕了,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区内外2000多篇优秀作品。由此可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在众多作品中,一串串真情实感的文字足以显现出对生命珍重、对安全的关注,更是对合家幸福的美好憧憬。

  用安全心做真文章

  作为全市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区,龙岗区有近万家企业,外来工近200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安全管理压力也随之加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如何创新思路,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此次征文大赛的具体承办单位,龙岗区安监局新任局班子成立后,审时度势,提出了事前预防和事后查处“两手抓”的工作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前预防上。

  鉴于目前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认知不够,尤其是全区企业和外来工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协调的现状,按照国家总局提出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五要素”的要求,今年4月底开始,局领导班子就提前着手谋划第四届“六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新思路,决定把安全文化征文大赛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月的重头戏,吸引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安全生产。

  思路既定,组织工作紧锣密鼓。通过媒体广泛发动,4月19日,紧扣今年安全生产月“遵章守法,关注生命”这个主题,龙岗区建区以来首届安全文化征文大赛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全面铺开,社会各界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安全生产。

  百花齐放为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首届龙岗区安全文化征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龙岗区安监局在当地媒体上开辟了专栏,不定期地刊登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局内工作人员还利用日常执法检查的机会,在各大企业员工中发动宣传,同时还向全社会公布了2个网上电子邮箱。

  更可贵的是,该局领导也身体力行撰写作品,做出了极好的表率。首篇征文作品由龙岗区安监局何才军撰写的《安全生产随想》见诸报端后,立刻引起反响,在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作品300多篇,涌现出了《从事制造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问题的思考》、《寻找幸福》等一批优秀作品,作者们或浅谈自身安全管理体会,或对政府安全管理提出真知灼见,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呼唤人们珍视生命。主题不离安全,涉及面却极为广泛,其中不少作品立意新颖,韵意深刻。

  除企业外,区教育系统也报送了267篇作品。区试验学校叶丝小朋友的《玫瑰心》入选二等奖,广大中小学生用一颗颗稚嫩的心抒发出对生命的感悟,对安全的渴望。“抓住学生这个群体,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这是我们力求达到的效果。”局长何才军深有感触。

  龙岗街道的伟明公司报送了《惨痛的代价》等30多篇稿件,员工们用自己在深圳打工的感人经历,诠释了生命可贵,安全无价的真谛。一些社会专家、学者也纷纷来稿畅谈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

  截止7月8日征文结束,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形式多样的作品2000多篇,安全文化征文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次征文大赛不但在龙岗区引起了很大反响,而且也受到了山东、山西、重庆、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关注,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通过网上和信函征集到省外优秀作品达200多件。

  其中杂文《事故中的反思》引用“一起重大事故中可以找出29个危险源1000个安全隐患”的安全管理学术观点,来告诫企业要及时加强隐患的排查整治,时刻防范于未然。

  此外,小说《闯红灯》通过一个凄婉故事透视出了红灯短暂、生命漫长的安全哲理,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举国上下对特区安全生产事业的极大关注,对飞速发展中的龙岗安全生产的支持。

  在采访结束时,龙岗区安监局局长何才军告诉记者:“在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我们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才能为安全生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才能得到切实维护。只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关注安全,时刻做到遵章守法,生命之花将会更加绚丽多姿。”

  作者:记者徐亮董谦通讯员史兆仓 发表评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