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颗颗爱心 穿梭本报热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4:2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昨日,由本报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的“不让一个低保家庭孩子被学费挡在大学门外”大型慈善活动正式启动!“读者慈善论坛”热线86626662、贫困生嘉宾对话热线86759000也同期开通,为慈善活动搭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如何才能在成都市现今的慈善事业基础上,建立健全更完善的慈善机制?如何才能让“慈善”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深处?如何才能在道与法之间,让每个人都受益?……在“读者慈善论坛”,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思索和争辩。可以说,昨日的论坛热线86626662更像是一个“BBS”,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怀疑和意见。

  同时开通的贫困生嘉宾对话热线86759000也引起读者关注。断臂女孩左小翠是不幸的,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她坐在一部部充满温馨和爱心的电话机旁,与电话线那头关心她的人们通话、低语。热线是从上午10时开始,但我们却发现,从8时开始就已经有读者打电话来询问“左小翠到底来了没有?”焦急的语气和善良的心意,让我们每个人感动不已。接听电话时,左小翠说得最多的是“谢谢”。热线很火爆。作为“贫困生嘉宾对话热线“的第一位值守人,她第一次直接地感受如此多的、来自这个城市的陌生人的关注和温暖。两个小时接听时间结束后,左小翠哭了。

  本报记者薛玲

  专·家·点·评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举措

  (记者张渝张立实习生龚婷) 昨日,本报与市民政局、成都慈善会联合发起“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他们被学费挡在大学门外”大型慈善活动特别报道见报后,引起了正在参加“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的全国专家们的关注,他们对本报的助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颖:这是成都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实际举措。这次慈善活动由媒体、政府部门、民间慈善组织共同来做,可以说是我提出的“共同治理”理论的典范,就是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来完成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很好的方法。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东山:用社会慈善帮助孩子就学,可以看作是一种通过帮助贫困家庭孩子读书、提高其就业能力,最终为整个家庭脱离贫困的“造血”工程之一。这样把社会慈善发展、延伸下去,也许现在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都会渐渐得到解决。

  读·者·论·坛

  每一笔捐款都要透明

  (记者薛玲) 昨日,本报“读者慈善论坛”刚一开“坛”,立即受到了众人追捧。从172条建议和畅想中,我们选登一部分精彩言论。今日“读者慈善论坛”热线继续开通。

  牟俏(银行职员):我觉得应该建立慈善基金会,由政府起头,金融部门和企业参与,首先注入启动基金。然后确立捐款专用的账户账号,确保专款专用。

  林晓芬(公务员):一定要坚持透明性,公布每一笔捐款收入和支出明细,让所有人都能知道自己的捐款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定会鼓励大家的捐款积极性,推动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燕妮(家庭主妇):我觉得,现在做善事的好像都是家境不太富裕的人们,相反,那些很有名的企业家却很少在有关慈善活动的报道中看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