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爱唱“流行歌曲”的抗日老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2:1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采访人物:王作军1925年3月出生,河北省霸州市人,1938年3月入伍,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百团大战、绥远、宜州、延安、羊马河、蟠龙、榆林、青海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历任:公务员、参谋、副科长、科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南京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南京陆军学校训练部部长。金陵晚报记者 朱锐“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
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虽然已经八十岁高龄了,抗战老英雄王作军仍旧精神抖擞,唱起战歌来依旧豪情万丈,不时还强有力地挥舞着手臂。

  13岁参军抗日

  歌中所唱的二十九军就是引领王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那支军队。“小时候我生活在河北霸州,家乡离天津只有45公里,离北京200多华里。1937年7月7日,当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后,二十九军就在我家乡一带活动,二十九军的战士都会武术,有空的时候他们会教我,我被他们的抗日热情感染了,一心想着上战场打鬼子。”提起那个年代的抗日氛围,王老激动地说,那时候人人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叫老乡,你快去来把兵当,不然日本鬼子来了男女老少都遭殃……”说着说着,王老一连给记者唱了好几首当年的“流行歌曲”,字字句句都能让人感受到抗日救亡的紧迫性。1938年的春天,二十九军离开了霸州,地方上开始组建部队,年仅13岁的王作军在抗日的大环境下,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了军,成了一名“小鬼”兵。“1938年9月后,日军从天津打了过来,我跟部队退出了家乡胜芳镇,开始了西进。谁知这一走就是16年,直到1954年我再回家乡时,父母和爷爷都已经病逝,只剩下一个妹妹。当时离开家乡的时候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年纪虽然小,但也不想家。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前后方之分了,家乡都被占领了,不上前线也有危险,上了战场就想着和敌人拼命,什么挂念顾虑根本就顾不上。”

  艰苦生活磨砺心志

  王作军虽然只上了4年小学,可在当时算是个“文化人”,所以在1939年他就进入了教导营测绘队,学习画地形图。“那时候我们测绘队有四五十人,都是小鬼,最大的也不过十七八岁。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时间就送报纸,搞通信。1939年12月底,王作军所在的部队要从河北的晋察冀根据地转移到晋西北根据地。“转移的那夜静得出奇,日军的坦克驻守在同蒲铁路的两侧,巨大的探照灯把整条铁路照得通亮。一声枪响,小部队分成两批和日军坦克交起了火,大部队就在掩护下横跨铁路,子弹和炮火在头顶嗖嗖地飞过,由于我个子小,背个行李和小挎包,腰间还别着个手榴弹,跑起来不是很方便,穿越铁路的时候心怦怦地快跳出了嗓子眼。”回想起这段经历,王老仍旧心惊。“到了晋西北后没多久,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抗击国民党反共高潮,一边搞大生产。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一床薄棉被既要盖也要垫,必要时就把被子卷起来,把两头扎紧了背粮食。一般人只有一双老百姓送的布鞋,好一点的还有一双草鞋,是把裤子撕成布条,和麻绳编织而成的。那个时候没盐吃,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眼睁睁地掉下悬崖,我们只好把潮湿墙壁上起的白碱刮下来吃。”

  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抗美援朝的战争打响后,王作军上了前线,当了作战科科长。1953年5月的一天夜里,由于对地形熟悉,他带着3个参谋戴上了防毒面具上阵地侦察敌人释放化学弹的情况。“那个时候的勘察都是在晚上进行,白天敌人的侦察机太多了。阵地上的探照灯刺眼,一个参谋拉拉我说‘王科长,我怕!’我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说‘跟着我走,别怕!’我们刚走出15坑道就被敌人发现了,我们用力地奔跑,冲到16坑道跳了进去,等第二天回到营地的时候,我们的指挥部已经被敌军炸毁。”现在王作军这个老革命仍旧“革命未到尽头”,他说:“部队给我们这些离休干部提出了‘保80,争90,创100’的目标,我现在80岁了,刚刚合格,我要一保政治本色,二保健康长寿,把健康这个革命进行到底!”(编辑 五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