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转战敌后 新四军纵横华中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22 哈尔滨日报

  新四军,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主力军。以最初的1万余人投身抗日战争洪流之中,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31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是报道小分队本站寻访目的地。

  历史

  10年征战新四军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最初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建军时共10329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该部队前身在北伐战争时功勋卓著,因此有“铁军”之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将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一部,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共9万余人。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31万余人,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1947年1月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新四军取消番号,总共10年历史。新四军番号撤销后,以新四军为主,加上山东的八路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到解放战争后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是新四军军长陈毅。

  见证

  再现“铁军”杀敌史———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采访札记

  报道小分队从南京出发,乘大巴3小时抵达盐城。盐城东临黄海,抗战时是日寇重点占领区。徜徉于盐城市中心,平坦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道路两旁霓虹闪烁,热闹非凡。

  新四军纪念馆

  10年征战史在此浓缩

  小分队来到盐城市建军东路新四军纪念馆。这是1996年为纪念新四军敌后抗日的丰功伟绩兴建的综合性史料陈列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四军的发展史。该馆占地100多亩,分为群雕、碑林、展馆、园林四个区域。

  来到办公室,孙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国内最北面来此采访的人”。据他介绍,目前馆内展出历史照片近千张,文物(包括武器装备)500余件,系统反映了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光辉历程。

  随孙馆长来到展览区域,我们看到展区分8个单元,有4600多平方米。序厅主要展品是以新四军重建军部后5位领导人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为主体的大型雕塑。其余7个展厅,展出内容分别为汉口建军、盐城重建军部、苏中一师和苏北三师、淮南二师和淮北四师、豫鄂边五师和皖江七师、苏南六师和浙东纵队及苏浙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活动情况。通过文物、图片、史料等再现了“铁军”英勇杀敌的辉煌历史。

  惨烈一幕

  为掩护主力部队全连壮烈牺牲

  为了满足记者的好奇心,陈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当年新四军敌后抗战的英勇画面。他说:“敌后8年抗战,新四军一直在‘敌、伪、顽’三方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战斗的激烈和抗日条件的恶劣是可想而知的,‘清乡’与反‘清乡’,是当时华中抗日战场特有的产物。”

  1943年3月17日,侵华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日伪军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新四军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奋勇阻击各路敌人,两次突围后,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4连官兵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五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盐城泰山庙

  刘少奇陈毅当年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

  随后,我们来到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原址———盐城泰山庙,原来的泰山庙已经在战火中消失无存,这里是1984年在原址上修复的,保持了原来的风格,分前后大殿、东西厢房以及山门围墙等,主要以展现新四军军部旧貌为主。

  大门前,立有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石碑。大殿,是新四军军部作战室,是当年华中各抗日战场的总指挥部。在作战室的东南角,有一张砖支的板床,一张小桌和一部电话机,这是军司令部值班室。作战室中央,是几张八仙桌拼成的会议桌,上面放着马灯、水碗,四边放着木凳。新四军的指挥人员就是在这里运筹着华中抗日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指挥着大江南北每一场重要的战斗。

  后殿的藏经楼楼下,正中是军部会议室,在这里,曾召开过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作出过许多重要决策。东房间是刘少奇政委的卧室,西房间是陈毅代军长的卧室,两位领导人的房间摆设极其简陋,各有一张旧床,一条灰粗布棉被,一张木椅和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放着油灯和电话机。刘少奇的《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以及陈毅的《新四军在华中》等文章,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藏经楼两侧的东西厢房现为“新四军烈士生平陈列馆”和“新四军与盐城”陈列室。

  传奇

  抗战时期,新四军战士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辆自行车。1988年,一名侵华日军老兵前来纪念馆参观时,竟然认出这辆自行车正是他当年所骑———战场缴获日军自行车45年后“失主”现身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收藏有500多件文物,“镇馆”之宝是一辆自行车,在这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为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所造)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辆被缴获的日军自行车

  文史研究部主任陈宗彪向记者讲述了这辆自行车的传奇经历。捐赠这辆自行车的是响水籍老同志李春华。李春华15岁参加新四军,1943年,20岁的李春华奉命在盐阜抗日根据地开展民运工作。临行前,连长王六一将一辆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自行车交给李春华使用。从此,这辆车便成了她“无声的战友”,送情报、运伤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1986年,新四军纪念馆在盐城兴建,李春华捐出了伴随自己南征北战近40个春秋的老“伙计”。

  日军老兵认出是自己骑的车

  1988年8月,当年参加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佐田雅人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认出陈列的“满洲”自行车正是他侵华时所用。他提出用任何一辆世界上的名牌汽车交换这辆自行车,结果失望而归。根据他回忆:当时18岁的佐田雅人作为侵华日军第12旅团的情报士官,在苏北淮海地区负责搜集情报。1943年的一天,他与另7名日军骑自行车搜寻情报,途中与10多名新四军战士相遇。交火后,他们扔下自行车窜进高粱地逃跑了,这辆自行车就成了新四军战利品。

  当年曾偷袭陈毅刘少奇

  2002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四军》摄制组在新四军纪念馆拍摄了这辆自行车后,特地派记者到日本采访佐田雅人。谈到这辆车被缴经过,佐田雅人说:“新四军特别善战,那次遭遇战,新四军从50米外冲过来,高喊‘杀!杀!’我只顾逃命把车扔了。”面对摄像机,70多岁的佐田雅人还回忆当年日军在盐城抗大五分校、泰山庙等地作战的情形。1941年7月,日军得知盐城中学正北楼是陈毅、刘少奇为抗大五分校学员讲课的地方,佐田雅人随日军部队偷袭正北楼。谁知,陈毅、刘少奇等人在老百姓帮助下已安全转移。佐田雅人说:“由于当地老百姓支持新四军,在新四军活动区,我们明明知道有部队驻扎,但追击时就是找不到他们。”

  如今,佐田雅人热衷于中日文化交流事业,曾是中日合拍电视片《话说长江》的日方总编导,虽年事已高,仍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而奔波。

  寻访

  在哈尔滨,我们找到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当年,他活跃在敌战区,运送抗日军粮、铲除汉奸、清剿土匪———高粱地里活捉日军俘虏

  在盐城,我们本想找到当地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进行采访,却未能如愿。最后该馆文史研究部主任陈宗彪告诉记者,哈尔滨有个“新四军研究协会”,当地有20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没想到,我们千里迢迢去江苏采访,要寻找的人竟然就在我们身边。

  在哈市南岗区颐圆街3号“新四军研究协会”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竟成。85岁的李老精神矍铄,两道飞扬的白眉,依然能看出他当年的机智、豪勇。当年,李老没有战斗在枪林弹雨的前线,而是斗争在后方根据地。听说记者刚从盐城采访归来,我们的话题一下子进入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敌后工作多次与敌军擦肩而过

  1939年,年仅19岁的李竟成参加了革命,成为苏皖纵队随营干校的一名学员,学习游击战术、统一战线、民众运动等内容,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毕业后,留在学校做粮秣员,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骑马往返于敌战区和干校之间,把原粮分发到各农户,百姓帮助磨成熟粮后再收集下发。作为外来的干部,他的口音与当地人有很大的差别,很容易暴露,可他根本没考虑这些,在工作中他多次与扫荡的敌军擦肩而过。问他当时的感受,老人说:“敌人扫荡的次数多了,我习以为常了。”

  乔装伪军夜除汉奸

  1941年,他到盐阜区阜宁县羊寨区做区指导员、边防大队大队长,白沙区大队担任副大队长等工作。当地有一个罪大恶极的汉奸,经常出卖我干部和进步群众,区大队决定除掉他。一天夜里,他带领几个区大队的同志化装成伪军来到汉奸家里,告诉他“皇军”要找他了解情况,汉奸当时没有防备,出了家门后感觉不对,垂死挣扎,企图逃跑,被李竟成开枪打死,然后在汉奸的尸体上盖上“新四军游击队处决汉奸”的大字报后撤离。这一行动,极大地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气焰。

  高粱地里活捉日军俘虏

  在一次配合新四军攻打日军据点的战斗中,李竟成担任担架队的队长。战斗结束大部队撤离后,老乡告诉他,高粱地里躲藏了一个受伤的日本鬼子。他将受伤的日军捉到后,放到担架上,准备运送到后方的医院进行救治。可日军俘虏拼命挣扎,最后只好将其绑到担架上,押送到后方。

  1942年,他又被调到新七区做乡书记、区大队副教导员,组织剿匪工作。在剿匪工作中他英勇作战,战斗中,一颗流弹从臀部左骨穿了进去,可他继续坚持战斗。当时医药紧缺,他主动提出不必给自己治疗,把药物留给战友。那颗子弹在他体内滞留了13年,伴随他南征北战,直到抗美援朝归国后,才取出来。

  揭秘

  陈毅托子

  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第三展厅,记者看到一组名为“陈毅托子”的场景雕塑:陈毅身着新四军军装,双手托着襁褓中的婴儿,与夫人张茜一起将刚生下几个月的爱子托付给时任射阳县参议长的民主人士邹鲁山。

  据陈宗彪介绍,邹鲁山是江苏阜宁县人,家资颇厚,人称邹二老爷。抗战爆发后,他曾组织地方武装,冒死抗敌。1941年,新四军军部从盐城转移到阜宁,陈毅对这位爱国绅士高度重视,以借棋会友方式与其一席深谈。邹鲁山回家后立即脱掉西服扔掉文明杖,穿上布衣草鞋,见亲友便说:“共产党真了不起,理想伟大、政策英明、深得人心。”他带头减租减息,后被陈毅推荐为射阳县首任参议长。

  1942年陈毅率新四军挥师淮南,为便于行军打仗,陈毅忍痛决定将出生不久的儿子陈昊苏托付给邹鲁山。面对陈毅的重托,邹鲁山慷慨允诺。直到8个月后,陈毅才派人接走了孩子。此后,陈毅写信鼓励邹鲁山走革命道路,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陈毅的鼓励和引导下,邹鲁山走上了革命道路,194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邹鲁山随解放大军渡江来到上海,与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又见面了。邹鲁山主动请缨,挑起了上海劳动生产教养所及上海垦管局的领导工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