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专家养育房里服侍蚂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4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金陵晚报报道】在南京人印象中,蚂蟥是一种吸血的害虫,一旦被它“招惹”,伤口总会血流不止,特别是在雨季,大家对它们是防之又防。但记者近日在位于江宁的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基地看到,这里居然有专门的蚂蟥“养育房”,并且有专家专门服侍这些相貌丑陋的小家伙。

  从“血流不止”中找到灵感

  蚂蟥的真实名字叫水蛭,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国平副所长说,在人们的眼里,水蛭是一无是处的吸血害虫,人人得而诛之。其实水蛭不但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而且体内还有一种神秘物质——水蛭素,经提炼得到的水蛭素一直是世界市场上的“热点品种”。大家知道,一旦被水蛭叮咬后,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由于水蛭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被其咬后不能硬扯,只能不停拍打让其“松口”脱落。凭借这一现象,科学家找到了灵感,通过研究发现,造成血流不止的原因,就是因为蚂蟥口内会释放出“水蛭素”的缘效,而水蛭素在水蛭体内含量甚微,但神通广大,仅仅几微克就会使血液无法凝固。

  市价已达180-200元/kg

  科学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蚂蟥虽然丑陋,但确实是个宝,是非常名贵的动物中药材。此外,水蛭体内还含有肝素、抗血检素等,可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无名肿痛、肿瘤、颈淋巴结核等疾病,在其身上提炼出来的水蛭素还能使移植手术后静脉血管保持畅通。据介绍,由于近来蚂蟥数量下降,市场价格迅速上扬,但由于国内外对水蛭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加上野生水蛭数量减少,水蛭收购价格一再攀升,目前市场价收购已达180-200元/kg,有时甚至到了有价无货的地步,因此水蛭在市面上一直供不应求。

  野生水蛭正在日益枯竭

  在很多南京人的记忆中,过去南京是盛产野生水蛭的地区,在乡下田野的池塘里,或者山间潮湿的树林中,经常能看到蚂蟥的身影。学校要组织小孩子到郊区游玩,一定会教导:一定要小心被蚂蟥咬!然而有关数据却显示,野生水蛭的数量正在日益减少。野生水蛭的生长繁殖与自然气候及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数量上的减少,反映出了环境恶化程度在加剧。周国平介绍,水蛭对生存环境十分敏感,它们只能生活于浅水中,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酷暑和寒冬时节在淤泥中休眠,以田螺为主食,其幼虫以田螺壳为温床。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三龄成虫才能生殖。

  “指示钟”昭示出环境恶化

  以前,一片无人问津的池塘,时间长了总会孳生出蚂蟥来,但现在这种情况绝迹很久。作为昭示周围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钟”,野生蚂蟥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周国平介绍,导致野生蚂蟥数量减少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随着发展工业以及农田中施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含磷的化学药物喷洒后,污染了水域和环境,造成水蛭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的地步。据介绍,江苏省曾经是水蛭资源大省,在洪泽湖、高邮湖和太湖流域一带,气候地理环境适合水蛭生长,长期以来分布广数量多,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每年提供上百吨的货源不成问题,但最近几年以来普遍反映货源吃紧,全年产量不足原来的二成。另外,大量人为捕杀,也给野生蚂蟥带来“灭顶之灾”。据悉,过去的捕杀是把蚂蟥当做害虫消灭,而在2年多前,鲜活野生的水蛭收购价就由7元每公斤上涨到24元每公斤以上,是鱼价的5倍。于是,人们开始破坏性地捕捉买卖,使得野生蚂蟥更加无处可逃。

  防逃跑水蛭上了“套”

  记者在江宁水产科技园的水蛭养殖区看到,科研人员为水蛭设置了很好的“野生环境”:池塘中有水草,岛滩、岸边还有泥土堆积的堤坡。据养殖园的师傅介绍,这些水塘内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非常有利于水蛭的生态养殖,而它们喂的“饲料”有鸡血、河蚌及螺蛳等等。为防止水蛭出逃,记者发现所有的池塘周围都用木棉瓦竖起了“栅栏”,上面还有网兜进行“防护”。据介绍,这是水蛭吸附力强,因为网兜不仅透气,如果水蛭顺着木棉瓦爬上来,是无法吸附上去进行“逃跑”的。周国平告诉记者,这个40多亩的养殖基地饲养的水蛭叫“宽体金线蛭”,体型非常大,体长能达120mm,宽度可达14mm,背上有5条纵纹,纵纹由黑色和淡黄色两种斑纹间杂排列组成。

  天热水蛭也要“乘凉”

  周国平说,养活水蛭并不难,但要养得好却不易。原来,水蛭原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化肥、农药、盐、碱、酸、水温、溶氧及天气的骤变等非常敏感,任何不适都会引起它们集体“逃亡”,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记者发现,由于天热难耐,水蛭们纷纷钻进了草丛或泥土里躲避烈日,但一嗅到食物或者听到声音,会立即“蠕动”着跑出来猎食。记者还发现,科研人员为了让它们安全“消暑”,还在岸边放了很多破碎瓦片,方便它们吸附在反面“纳凉”。周国平介绍,今年水产科学研究所已立项对水蛭的人工繁殖进行研究,目前他们正在对水蛭的生物习性进行观察和探索,为进一步大面积饲养做准备。

  新闻链接

  五花八门另类养殖

  1、南京小伙养苍蝇今年30岁的王先生去年辞去了在银行的“金饭碗”,投资几十万,购买下了一所小学校,在六合办起了南京市首家苍蝇养殖场。王先生说,他们养殖的苍蝇都是经过笼中驯养的,不接触细菌,苍蝇都享受“星级待遇”,吃的是麦麸,住的是一年四季温度、湿度都精密控制的“房间”、苍蝇养殖房。2、南师大养育人工河豚“拼死吃河豚”让人们对河豚又爱又怕,加之捕捞已让河豚遭遇了灭顶之灾。近年来,南师大的专家潜心研究人工养殖河豚的方法,掌握了河豚健康养殖、河豚毒素微量快速检测、河豚安全烹饪、食用系列化技术等。3、蚂蚁养殖掀起一阵风近年来,用蚂蚁作为原料制成药物制剂已成为时尚,成熟产品越来越多,现在市场上蚂蚁系列产品也很多。(编辑 田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