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别以为长大了就忽视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9:50 新文化报

  暑假被许多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视为一个特别好的社会实践机会,旅游、打工。但每年这时候,这些刚刚长大成人的学生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伤害和危险,本报在此检索了一些伤害事件,希望这些“马前炮”,能为他们在假期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个醒儿。

  视觉危险:网络伤害

  危险指数:

  危险检索:被网友绑架

  在长春读大学的19岁女孩梁某,深陷网络不能自拔。去年10月份的一天,她终于与网友见面,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个一直“很好”的网友却将她绑架了,还向她的家人索要20万元赎金。19小时后,长春警方成功救出梁某时,她因受到惊吓和殴打,身体已经十分虚弱。

  记者踏查:网吧一半是学生12日夜,记者走访了几家网吧,发现里面学生模样的人占了大部分,都在打游戏或是聊天。假期适当放松是应该的,但成天成宿地泡在网上,不仅会影响身体,甚至还可能因交友不慎,带来麻烦。

  数字说话:59%的少年犯与网络有关近日,吉林省少年管教所对237名服刑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9%的少年犯认为自己犯罪和网络有直接关系,92%的少年犯认为自己犯罪和网络有间接关系。此外据医生说,如果每天连续上网或看电视的时间超过6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使你的视力下降0.1左右。

  本报提醒:家长不能放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往往会禁不住网络中一些看似美好东西的诱惑,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情感危机:偷尝禁果

  危险指数:

  危险检索:准妈妈是个高中生

  已经有了一个多月身孕的17岁女孩乐乐是背着书包、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长春市少女救助中心做人流手术的,她和别的来这里的女孩子不同,一脸的无所谓。乐乐是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家庭条件也不错,活泼漂亮的她是学校里的焦点。乐乐的男朋友是她的同学,在等候做手术的空闲,乐乐还不忘打电话给男友互相开开玩笑,对此情况乐乐的父母很无奈。

  记者踏查:很多恋人租房同居近日,记者在一些高校周边走访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假期在学校附近租房的明显增多,这其中很多是恋人关系。

  数字说话:最小的打胎者才13岁长春市少女救助中心成立两个月来,已有1000多名中学生就性知识以及怀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咨询,有30多名女学生到该中心打胎,这些女孩的年龄多集中在十六七岁,最小的才13岁。除一例外,都是在读的中学生。此外,在本报对于高校学生关于性的相关调查中,有13.66%的人承认自己已经发生了性行为,69.59%的大学生对避孕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得很少。

  本报提醒:家长和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引导,教会他们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并告诉给她们正确的性知识。

  走出的危险:出行、旅游

  危险指数:

  事例检索:她要独自欣赏原始农村风貌

  某大学大三女生林子已经装好行囊,准备进行假期自助旅行,她选择的地方是甘南具有原始农村风貌的地方。

  本报提醒:女孩最好不要独自出行一是长途旅行要根据当时季节和当地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和实用的衣服用品;二是讲究饮食卫生;三是要提高警惕,迅速离开是非之地。女孩最好不要一个人旅游,以防不测。

  实践危险:打工

  危险指数:

  危险检索:“倒水”的工作竟是“坐台”

  6月27日,河南某高校的两名女大学生,暑假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时,被骗至一家露天音乐广场“上班”。两个人到地方才发现,所谓的露天广场变成了狭小的歌厅包间;工作也不再是“放放碟子倒倒水”,而是“坐台陪唱”。发现上当后,两人要求离开,但已没有了人身自由,老板表示已经交了中介费用,需要两名女生挣够中介费再走,3天后二人被警方救出。

  数字说话:很多学生想打“假期工”记者在吉林大学随机采访了30名大学生,其中18人选择假期留校打工。“假期打工不但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一些社会经验。”

  本报提醒: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应聘前要看清所应聘单位的营业执照、其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所做工作是否在其经营项目内;外企单位要留意其是否有外经贸委的批准证书;最重要的是即使时间再短也要签订合同或协议书。

  憋出来的危险:自杀

  危险指数:

  危险检索:考研不理想她自杀了

  某高校一女生坠楼身亡。经长春市公安局初步认定,该女生属自杀。经确认自杀女生名叫孙丽,为该校经济信息系国贸专业大四学生。同学们说,孙丽今年22岁,家住吉林市的一个小镇。2005年1月,由于考研不理想,孙丽一直情绪低落。

  数字说话:15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死因根据去年底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成为第五大死亡原因。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成为第一死因。而心理学家说,很多自杀的人并不想死,只是一时的冲动。

  本报提醒:最好提早解决心理问题对于那些深思熟虑的自杀者来说,自杀可能是长期生活事件影响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应该仅仅是在其产生自杀念头之后给予干预,更好的做法是提早解决其心理问题。本报记者王小野广平 苗颖(新闻编辑:)(来源:新文化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