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破译细节有可能避免花季自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23:44 大连晚报

  针对前不久普兰店市发生的一起男孩自缢事件,记者采访专家,探究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等系列问题破译细节有可能避免花季自戕实习生刘美玉首席记者 闻峰

  本报日前报道了普兰店市13岁的男孩在与母亲吵架后,趁母亲上夜班之际在暖气管子上自缢身亡,事件在一些家长中引起一片唏嘘声。 青少年中为何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怎么预防青少年自杀?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学校老师和相关专家。

  自杀死亡仅次于交通事故

  大连医科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研究青少年的自杀现象的研究人员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字令人震惊。在我国,青少年自杀行为发生率占9%-20%,自杀死亡已经成为该年龄组人群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意外死亡。

  孩子亲手毁灭自己的生命,惨痛事件让人震惊,然而,发生在青少年中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其数字却鲜为人知。专家认为,假如说自杀是自愿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的话,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则是间接或直接表达了自我终止生命的意图,伤害的行为结果并未引起个体死亡。我国相关调查表明,青春期的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9%-20%。

  专家解读自杀行为

  近日,记者采访了大连医科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贾树华教授,请她解读青少年常见的自杀行为。

  贾教授说,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发育的动荡期,容易发生自杀等各种极端的行为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诱发青少年自杀是非常可怕的。在成年人看来很不以为然的一件事,会在青少年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母亲阻止女儿买张国荣歌碟事件、母亲因琐事教训儿子等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却导致了孩子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而那些抑郁或精神上有疾患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特别容易受父母情绪影响。贾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亲过于严厉地惩罚孩子,或过于娇惯、纵容孩子,也容易诱发不良后果。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市某校一女生的父母都是成功人士,然而其惟一的女儿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父母成就的荣耀感与女儿学习平平,形成反差,父母的严厉要求和屡屡斥责,终于让孩子的心理难以承受之重。这个初中女生选择了与父母永诀。 与这个女生的自杀原因相比,普市那名13岁男孩则是孩子冲动地选择了自杀。因小事被母亲惩罚,孩子父亲没有在身边或小同伴在身边诉说痛苦、自己的情绪难以排泄,他选择了轻生。“属于单亲家庭或者童年心灵有创伤的,都容易导致孩子自杀。”贾教授分析说。

  传媒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贾教授说,香港明星张国荣的自杀事件发生后,亚太地区的自杀事件报告明显增多,而且许多自杀者还留有遗书表明,是张国荣的自杀行为启发和引导了自己的自杀行为,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模仿力较强,但辨别力却较弱。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上海市一女生和我市一14岁男生因模仿一古装戏青年男女自杀镜头而自缢身亡。专家介绍,这些孩子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镜头,营造相似的情景,使得悲剧得以发生。

  谈及模仿自杀,我市一位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微情绪变化。孩子的一个执着念头,尤其是不良念头冒出来后,假如被细心的家长解读或破译,就不会造成悲剧。这位老师说,那名14岁的少年在自缢前的一段时间,反复针对古装电视剧中出现的上吊自杀时为啥吊上后不能自己解下来的疑问,向母亲和其叔叔等长辈反复询问,但始终没得到一个令其满意的答案。最终,以为自己可以解开上吊索的男孩模仿电视剧,趁父母不在家的晚上9时左右,用自己的衬裤上吊,结果“试验”失败了,男孩命归黄泉。

  孩子自杀完全可以预防

  有专家指出,青少年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是如何预防?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对日常教育工作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贾教授说,学校应该开心理健康课,开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教育和培养他们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对学生随时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才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些青少年并不真的清楚死亡和自杀的真正含义以及给父母、家人和自己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他们有的就是情绪和冲动甚至是模仿和好玩。然而,自杀、死亡以及自我伤害并不是一个好玩的事情,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的社会教育应该提倡充分尊重生命和生命自由。而自杀是对生命和生命自由的最大戕害。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为做笨拙途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变得更糟。

  据介绍,从今年起,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校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或聘请了教育心理专家。从家长方面讲,应该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各方面做孩子的榜样,尽管自杀不遗传,但是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代代传承的。 自杀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有家族聚集性或遗传性。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轻言一些诸如寻死上吊之类的气话。家长应学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与弱点,多与孩子在一起,做孩子的朋友。假如家长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能够体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或者鼓励孩子多和态度积极、行为进取的同学交往交流,增强同伴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作用,是可以避免这种对社会、对家庭都具严重伤害性事件的发生,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气氛更加和谐,使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

  作者:实习生 刘美玉 首席记者 闻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