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本地蟋蟀缘何斗性丧失 专家详解其中谜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4:09 龙虎网

  【龙虎网讯 】南京蟋蟀缘何丧失斗性?从科学上该如何解释?为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昆虫专家张春玲教授。

  她说:人为豢养、自然种群的缩小,正常野外环境的破坏,几方面的影响使南京的蟋蟀渐渐弱化,斗性丧失。

  种群变小,进入自然弱化

  蟋蟀是喜旱昆虫,在北方干旱的环境下,种群数目较多,南京由于气候相对湿润,并不特别适合蟋蟀的成长,所以,蟋蟀虽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但南京却从未将其列入重点防范的虫害范围,原因是它的种群规模在南京相对较小。

  张春玲教授说,她曾在实验室里做过实验,无论一个多么强壮的物种,如果只保留一个很小的种群规模,在小环境中饲养,几十代以后,这个物种就会逐渐衰退直至灭亡。

  南京蟋蟀的种群规模本身就小,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实验室里的小规模物种很相似,从规律上来讲,这些小种群的昆虫即便以前再强壮,经历数百代的演变,也会弱化。

  杀虫剂使蟋蟀变弱小

  城市、农村大规模的使用各种杀虫剂,也破坏了蟋蟀的生存环境。比如,一些蟋蟀喜欢的地方如乡村的农田和菜园等农药使用很频繁,这对蟋蟀来说是“催命符”,在有杀虫剂使用过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蟋蟀多为小、弱、残、薄之物。

  而城中,农药造成的不适环境也到处存在,因为各个绿化带、各种树木、公园里的植物也都被喷过杀虫药剂,也影响了蟋蟀生存和演化的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是蟋蟀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为豢养,野性减弱

  张春玲说,玩家们明显感觉到南京地产蟋蟀斗性减弱,还有一大原因是,现在很少有人有闲情逸致,自己到郊外去搜寻蟋蟀了,很多虫子都是虫商自己养育的。

  人工条件下繁殖的蟋蟀由于生长环境和野外差别很大,虫子的野性也丧失不少,而蟋蟀的斗性很大程度上和它的野性有关。

  作者:许丰悦 王君

  (来源:金陵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