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因为是中国警察 我觉得特别神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3:41 海峡网-厦门晚报

  一位维和民事警察在东帝汶的故事

  本报讯 (记者蒋怡丹)昨天上午,我市首位经过联合国考核,被派往利比里亚的维和警察常晓出发了。在送行的战友中,还有一名曾经也是维和警察,他是刚刚调到出入境管理处不久的苏一强。

  1999年11月,当公安部面向全国开始招考第二批维和警察时,苏一强通过了层层考核。2000年9月24日,他和另外39名中国警察搭乘联合国的运输机,接受派遣前往刚刚独立的东帝汶。

  车祸比战斗更容易死亡

  东帝汶一年只有干、湿两季,年平均气温26℃。苏一强到的时候正是最闷热的旱季。除了热,这个一国之都给他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废墟。“原以为不管怎么样,至少和我们农村的乡镇差不多吧,可这里满大街只有残垣断壁,街上走着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坦克。”当时东帝汶摆脱印尼独立后,亲印尼的民兵组织到处杀人放火,强迫人们到西帝汶去,所有城市设施都被破坏了,“这里没有交通灯,电话亭也被砸烂了,路上只有几辆报废的车摇摇晃晃开着,有时有摩托车突然呼的一声飞驰过去。”苏一强说,“在这里只要听到militia(即民兵)这个词,就会联想到烧杀抢夺的那些土匪。”

  在帝力,苏一强和其他维和警察们接受了一周培训之后,又经历了一次考核,这次考试专门考驾驶。

  此前,维和警察们专门练习过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在间距很小的木桩间穿越S形路线等特技,到这里后才知道,在这个多山的小国想要开车,还得多熟练当地的交通状况。如果这次考试不合格,已经来了的维和警察也要被“立即遣返”。

  苏一强说,联合国之所以在驾驶上有这么严厉的规定,是因为维和人员因车祸造成的伤亡已超过了作战中的伤亡。就在苏一强到达的那几天,联合国正为刚刚因车祸牺牲的几名菲律宾维和部队的人员降半旗志哀。

  有村民向我要中国国旗

  一周后,苏一强和另两名中国警察被分到了Ainaro(艾那罗)地区,这里离西帝汶边境只有30公里,民兵经常偷偷潜入。“有时候,回国的难民正排着队办理手续,突然队伍中有人打起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民兵混进来。这里的村民都很痛恨民兵,一认出来大家冲上去就打。”

  到达艾的时候是当地傍晚时分,“这里的房子没有一处是完好的,我们住的房子顶上只有铁皮屋顶,墙壁被火烧得黑乎乎的,窗户上钉了两块木板,大门也是拉了块木板挡一挡而已。”苏一强说,因为没有电,大家泡了包方便面随便吃一口就睡觉了。“我的心情真的从没这么坏过。”他说。因为长期没有见过灯光,一个月后回到帝力休假时,一看见灯亮他们都忍不住欢呼。

  熟悉了工作的苏一强开始喜欢艾那罗。村民们向他要中国的国旗,还有一位老村长拉着他的手说,以前印尼占领时都没有警察来过问他们的生活,他第一次见到的警察就是中国警察。苏一强说,他感觉村民肯定了他们的工作。

  在执行了3个月巡逻任务之后,苏一强通过考核成为地区总局的作战行动官员,3个月后,他再次通过考核成为行政主管,负责人事和后勤保障。

  2001年4月1日发生中美撞机事件之后,一名非洲民事官员对苏一强说:我很佩服你的国家,对美国只有中国才敢有这样的态度。这一事件,让身在国外的苏一强感到了国家强大给自己带来的尊严。同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一早,苏一强刚走进办公室的,每一位同事都对他说“祝贺你,苏警官”。“那天我神气了一整天,因为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来祝贺,有几个同事说,如果他们有投票权,那一票也会投给北京。”

  “你用的枪还是中国制造的”

  维和警察的装备都是由派遣国自己提供的,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相熟之后同事之间难免会悄悄地把各自的装备进行比较。

  苏一强不太愿意和人比,虽然我国配备的装备种类最为齐全,但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肯定要比自己的优良,比如自己用的是五四式手枪,但有些国家的维和人员都使用92式手枪了。

  不过,有一次苏一强还是和人认真地“比拼”了一回。那是一个担任地区分局局长的孟加拉国维和警察,平时他总爱跟人说起自己在原先的警局担任了某某领导职位,说自己家里有几辆小轿车,还一个劲地问苏一强“你家有几辆小汽车”。最后,苏一强指着他的手枪说:“你有这么多小汽车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得用我们国家制造的武器。”

  苏一强说,当时因为我国刚开始派遣维和警察,很少有人当到分局局长等职务,但是现在中国警察的能力早已是公认的,有相当多中国维和警察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他担任主管人事的行政主管之后,就特别注意国与国之间的平衡,在人事处理上尽量使每个国家的维和人员都不感到自己被歧视,“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世界和平。”

  (厦门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