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狐王”张会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7:24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临清市松林镇马张村村民张会清,今年43岁,是全镇第一个养狐狸的人,不管市场如何波动,他的效益总是“飘红”,而且带起了一个养狐专业镇,年收入1000多万元,人称“狐王”。

  7月17日,记者慕名来到张会清家,但见院子里一排排狐狸笼子摆放得井井有条,100多只雪白的种狐,隔着铁笼子向我们张望。张会清说:“前几天卖了200多张狐狸皮,收入4
万多元。”

  张会清说:“搞企业办厂子,咱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搞养殖投资少,一家一户就能承受得了。”1992年7月,他赴东北对养殖市场作了一番考察,看到了养狐狸的前景。他购进了8只种蓝狐,去书店买来养殖书籍潜心钻研,当年8只蓝狐繁殖了36只幼狐,净赚4000多元。

  一时间,张会清在村民眼中成了能人,大家纷纷效仿。马张村400多户人家300多户养起了狐狸,最多的一户存栏700多只。以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村,一下子变成人均收入5000余元的富裕村,仅养狐一项全村年收入400多万元。一村富,多村学,松林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狐专业镇。然而,狐狸养殖数量急剧增长,市场就那么大,销路不畅,效益下滑,全镇三分之一的养狐户退出。

  然而,张会清在这场风波中不仅没有赔,反而赚了一把——他在外地考察时发现,人家不仅繁殖种狐,还搞狐狸毛皮深加工。他去东北学会了狐狸皮毛加工技术,回来后,自己加工了300张狐狸皮毛,没想到一下子卖了12万元。他还对蓝狐进行了品种改良,改良后的狐狸体重15公斤,皮毛质量远远高于以前的品种。

  养殖——深加工——销售,在张会清带动下,一条养狐产业链形成了,沉寂了的养狐业又红火起来。几年来,全镇狐狸存栏量一直稳定在3万多只。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