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自身实力成关键因素 性别歧视正弱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顾一琼

      日前召开的“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研讨会”上,市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性别歧视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正日趋减弱,自身综合素质与实力才是“职场新鲜人”取胜的“硬道理”。

      该项调查由市妇联组织,从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多所院校去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进行抽样调查。

      “性别偏好”依旧在

      调查中,有55.8%的被访
女生认为求职时遭遇了性别歧视;有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且这种“歧视”主要表现为“工作机会多寡不均”、“岗位层次高低不同”等。

      事实上,这样的“偏好”还多少体现在收入上。被访者中,试用期间的月均净收入(不包括单位为其交纳的“四金”)男生为1915元,女生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2441元。此外,有21.7%的女生想进国家机关,18.6%的女生想当公务员,这一比例与男生相近,但最终仅有8.7%的女生进入机关,6.3%的女生当上公务员;而男生中这两项比例分别为11.7%和9.1%。

      女生刻苦踏实被看重

      但是,也有例外。市妇联办公室调研员陆建民就举出了这样一个“特例”——此次调查中,东华大学某专业的6名女生,共持有3张英语六级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而作为对照的一组男生,均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仅1人持钳工5级证书。因此,该组女生转正后人均月净收入为2800元,而对照组男生则为2030元。

      “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人单位的偏好。”陆建民认为,平日学习生活中,男生通常都是“一只球、一鼠标”,轻松自在;女生往往是“一支笔、一本书”,刻苦踏实得多。“她们在学习中培育起的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开始逐渐被用人单位所看重”。

      “名校效应”成关注点

      “名校效应”开始取代“户籍”成为用人单位首要的关注点。调查发现,表面上,这是用人单位对名校师资实力及学生素质的认可;但更深一层来看,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个人能力的推崇。

      被访的非上海生源学生中仅有19%认为“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户口难解决”。他们中希望在沪就业的占68.2%,而最终留沪的占60.6%。其中,外地女生留沪比例为66.5%,高于男生10.6个百分点。同样,在沪就业的毕业生试用期工资,上海生源的复旦学生为3085.11元,外地生源的复旦学生为3090元,几乎持平。这一现象,在其他院校也有同样的体现。自身实力,开始成为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寡、职业层次高低及劳动收入多少的关键因素。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