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数万棵松树为何卖个跳楼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7:11 黑龙江日报

  数以万计、二三十年生的落叶松,村里以每棵5元的价格卖给一个城里人,还要奉送“不低于180亩”的林地50年的无偿使用权;买主采伐后,转手以高出买价8倍的售价卖出。牡丹江市郊丰收村的村民们怎么也想不通———

  村民们的愤怒 一转手,就卖了八倍的价

  牡(丹江)三(道关)公路,横贯牡丹江市爱民区丰收村。2003年春,当地修建这条公路时,村内路段需要农民自筹资金,为了凑钱,当年七八月间,丰收村把村属西山200亩落叶松卖给了一个城里人。这一交易令村民疑惑重重:为什么二三十年生的松树,每棵只卖5元钱,而且还白搭上不低于180亩林地50年的无偿使用权?为什么不卖给村里人,却卖给一个经常坐着市里××号小轿车的城里人?凭什么认定山上只有3.5万棵树?而且还有,路修完之后,村党支部书记杜月兴又自做主张,把大西沟、老蚕山等地的松树,也以每棵5元的价格,卖了几千棵,而且同样白搭了林地的多年无偿使用权。

  更让村民气愤而不能接受的是,购买落叶松的城里人以5元一棵买入,采伐后,转手以每棵40元 45元的价格卖出。

  3月11日,记者在丰收村村民引领下,来到市郊爱民区丰收村西的采伐现场。横七竖八的原木散落在山坡上,也有一些成型的小楞垛摆在山脚下。原木最粗的直径有20多厘米,直径最小的也在10厘米以上。在山脚岗地上的一处原木销售点,记者佯装木材老客,进了屋。里面只有一个“护林员”,一看来了买主,忙为记者拨通了“负责人”的电话。接电话的人问:“你需要多少根,少了不卖。”“要100多根呢,做建筑用。”最后,双方以大径的45元一根,小径的40元一根,达成协议。

  4月1日,记者再次到了采伐现场,先前凌乱的景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大大小小的楞垛足有七八十个。知法者的诉说:未经村民会议决定,就是违法

  据村支书讲,卖树是村“两委班子”共同决定,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议,最后确定“出售以本村村民为主,实行竞标”,村委会自“8月4日起每天广播两次对全村村民进行出售宣传……到8月13日始终无本村村民购买。最后两委班子决定将树卖给了牡丹江市市民王××。3.5万棵树,共卖了17.5万元。”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对于200亩落叶松的交易过程、林木株数,村民的说法与村委会提供的材料大相径庭。村民说村委会提供的材料是“扒瞎”。

  村民赵士军曾任过两届乡人民代表,他说,“卖树是件大事,涉及到全村近两千人的切身利益,应该好好琢磨琢磨,让大伙儿都说说,可哪承想,村支书头天晚上领着十几个人开个会,第二天一早就卖了,卖给谁,我们都不知道。”

  赵士军说:“我不同意这么干,因为村委会无权包办这种事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办案,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你不按这个章程办,就是违法。”

  对于“每天广播两次……始终无本村村民购买”之说,也有很大出入。村民朱世海说,就在村里决定卖树的当天,他就申请购买,但村里的答复是,树已经卖了,只是钱还没到。于是他在村委会守了3天,直至听说那个城里的买树人把钱交了,他才彻底打消了买树的念头。朱世海家离村委会四五十米,他从未听过广播卖树的事儿。

  村民对3.5万棵树的准确性也产生怀疑,他们认为山上的落叶松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记者曾找到当年上山统计林木数量的党员代表顾宝元和村民代表王德廷。据介绍,当时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不行。后来又采取先测林地面积,再测林木密度的办法,估算为3.5万棵,“虽然这个数字不是很准确,但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调查组说了:给俩钱儿,别告了

  5月9日,接到丰收村村民上访两个多月后,由牡丹江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终于进了村。至今仍对此心存感激的受访农民抱愧地说:“冷丁来了,没照顾好。”“那天下着小雨,六七个领导模样的人,坐着面包车来了。车里有个特别扎眼的‘高跟鞋’,嫌路脏,迟迟不肯下车,嚷着要给她找两个方便袋套在脚上。”村民们说,调查组压根没唠什么正经嗑,扯了一通不着边际的家常后,满怀希望的农民被罩了一头雾水。来自市林业局的一位调查组成员表示:“西山林地和市林业局没关系。”再听下文,20多个农民更加惊诧不已:“咱们商量商量,给俩钱儿,别告了!”

  6月21日,记者先后去了牡丹江市爱民区委和市林业局了解情况。爱民区委的一位领导同志说,区里曾组成一个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的调查组,“从村、乡上报的材料看”,认为丰收村的做法,“基本合理、妥当。”这位领导又笑着补充,说:“这个意见不能代表组织。以个人名义又不合适,因为我不分管。”

  牡丹江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卖村集体财产,我们管不了。”当记者问道,丰收村已经砍了很多树,被砍的树附近,立有一块“封山育林碑”,这该不该砍树?这位负责人说:“碑立得多了,我没到现场,不好说树该不该砍。”

  7月8日,记者再次前往牡丹江市林业局,请求协助上山实地勘察。资源科科长表示,“可以,但你们得找森调队或中介机构,费用也得你们自己出。”(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明义 万冲 王悦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