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萨师俊:中山舰长喋血金口(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7:47 汉网
萨师俊:中山舰长喋血金口(组图)
萨师俊资料照片
萨师俊:中山舰长喋血金口(组图)
中山舰烈士墓
萨师俊:中山舰长喋血金口(组图)
  湖北船厂的船棚中,被整修一新的中山舰

  记者肖僖摄

  战将篇/萨师俊

  顾问:毛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市委党史研究室

  鸣谢: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记者张剑 实习生 张志永 通讯员 周虹 张良明

  1997年1月28日,沉睡江底59年的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萨师俊这个名字再度被武汉人忆起。

  67年前,这位出身海军世家的舰长,同一代名舰一起沉入江中,成为抗战中我方阵亡职衔最高的海军军官。

  最后一位中山舰长

  1895年,萨师俊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海军世家。13岁时考入烟台海军学校,5年后毕业,开始他的海军生涯。

  任中山舰舰长前,萨师俊还当过“公胜”、“顺德”、“威胜”、“楚泰”四舰的舰长。他曾指挥“顺德”舰从上海航行到福建,开创了我国海军史上内河炮舰航海的先例。

  1935年2月,萨师俊奉命代理中山舰舰长,后正式成为该舰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舰长。巧合的是,中山舰正是萨师俊的叔祖父、时任满清海军大臣的萨镇冰,于1910年向日本订造的。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其更名中山舰。

  3门火炮大战前被撤

  在中山舰沉没的江夏区金口街,记者找到了今年74岁的汪世喜,他曾在永明舰上服过役。

  据他介绍,由于永明舰与中山舰同属“永”系列军舰,所以中山舰上的火力配置与永明舰基本一致,拥有阿式105毫米炮、47毫米炮、马式1磅炮等8门火炮。

  然而,1938年10月初,为补充武汉外围陆地防空火力,当时的海军司令部命令中山舰撤下三门大炮。

  汪世喜在服役时,曾听中山舰幸存者回忆:撤炮时,水兵们含着热泪,恳求萨师俊不要撤。萨师俊也知道撤掉了这3门大炮,就等于打掉了中山舰的3颗门牙,但作为军人,他必须顾全大局,服从命令。于是,萨师俊含泪下达命令。他对大家说:“撤掉大炮也是为了抗战。撤了3门炮,我们舰上还有5门火炮……没门牙虽然差一点,只要弟兄们顽强奋战,照样可以吃掉敌人。”

  然而,正是海军司令部这一撤炮决定,为中山舰日后作战埋下了隐患。

  奉调巡防武汉江段

  撤炮后没几天,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现江夏区)金口镇江段的警戒及运输任务。这段江面是日军飞机封锁的重点地区,许多船只在这里被日机炸沉。

  萨师俊在1938年10月20日所写的航海日志中记载,“中山舰奉命自岳阳启锚,赴武汉附近金口执行巡防任务,同行的有楚同、楚谦、勇胜、湖隼等舰……”

  77岁的吴光森老人一直住在金口,中山舰到金口时,10岁的他在江边靠卖花生等为生。他向记者回忆,当时金口街的老百姓已陆续逃难,长江金口段江面异常繁忙,从武汉转运抗战物资、逃难人群到宜昌、重庆的船只来往不绝。

  火力薄弱遭日机重创

  1938年10月24日下午2时左右,两架日机穿过云层,向金口赤矾山江面飞来。

  萨师俊指挥中山舰将士,利用五尊火炮和三挺高射机枪,抵挡日机一阵阵低空盘旋扫射。日机甩下一串串炸弹后悻悻离去。岸上目睹此景的老百姓纷纷欢呼:“鬼子逃跑了。”但这只是日军的侦察机,大部队还在后面。

  下午3时,吴光森正在距金口2公里远的平浪湖。他首先听见西边天空隐隐传来飞机轰鸣声,一会儿,6架日机直冲金口方向而去。

  被汪世喜称为二伯父的刘寿山目堵了日机轰炸中山舰的全过程。汪世喜转述刘寿山的描述说:当时,6架敌机飞到对岸大军山上空,突然一个“U”形大迂回,掉头向中山舰扑来。重磅炸弹雨点般地投向中山舰,江面上顿时腾起冲天浓烟和巨大水柱。

  史料记载,在萨师俊的命令下,中山舰上的火炮、机枪一齐开火,其交叉火力在天空织成一张网,日机难以俯冲袭击。不一会儿,两架日机带着长长的黑烟栽入江中。

  剩下的4架敌机,见中山等舰猛烈还击,赶紧向西北方向爬高。稍后,日机又开始新一轮冲击。

  战斗进入白热化后,中山舰的一门高射炮突然卡壳,另一门火炮也进入了射击死角,顿时,中山舰原本就薄弱的火力网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敌机趁机俯冲下来,一颗颗炸弹在中山舰上爆炸,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汪世喜后来曾多次实地研究过中山舰,他说,当时中山舰有很多地方都被重击———右舷船壳受伤,出现一个纵横2米的“十”字形破口;锅炉舱、上甲板左舷,驾驶台左侧等也不同程度受伤。最致命的伤来自后甲板,一枚炮弹从后甲板穿进,从船底穿出,把中山舰打了个“对穿”,江水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进入。

  身负重伤无奈弃舰

  史料记载,敌机轮番向中山舰俯冲投弹、扫射,整个军舰被滚滚黑烟笼罩。突然,一排子弹射来,十几个官兵倒下。萨师俊冲过去,刚扶起一名受伤的炮手,一颗炸弹就落在了离他不远的地方。萨师俊倒在血泊中,左臂被打伤,左腿被炸伤,右腿被炸断。但他依然怒吼着:“人在舰在,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轰”一声,又一颗炸弹击中舰尾,舵工吴仙水牺牲。因锅炉舱中弹,失去动力的中山舰失去平衡,向左倾斜渐渐达45度。

  由于萨师俊身负重伤,副舰长吕叔奋开始履行代舰长职责。他一面派人堵漏、灭火,一面继续指挥对日机作战。

  失去动力后的中山舰随着江水往下游漂。在长江金口段有一个沙洲———铁板洲,它将长江金口段分成南北两个航道。

  汪世喜记得一个细节,由于南边航道靠近商贸繁华、人口稠密的金口镇,中山舰为避免伤及无辜,选择走北边的航道。

  中山舰倾斜越来越严重,左边甲板已浸入江水。萨舰长命令全体官兵离舰,但他自己却坚持不肯弃舰,宣称:我舰是国父蒙难的座舰,是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象征,我要与舰共存亡!

  在吕叔奋的坚持下,萨师俊终于同意登上舢板离舰。就在这时,日机对舢板进行轰炸、扫射,萨师俊壮烈殉职,时年43岁。中山舰上另有24名官兵也同时阵亡。当日下午3时50分,中山舰沉于金口龙床矶江底。

  “百家宴”犒劳将士

  当时的金口码头有一种职业叫“土码头”,是一群专门在长江边抬红白喜事的工人。汪世喜内弟的岳父任开国就是一名“土码头”,他亲身参与了打捞中山舰遇难烈士遗体的工作。

  已经去世的任开国曾告诉汪世喜,牺牲的25名官兵,只打捞上来12具尸体,剩下包括萨师俊在内的13名官兵均沉尸江底。

  幸存的士兵在吕叔奋的带领下,本打算在金口附近的槐山寺过夜,但在汪世喜的二伯父刘寿山的邀请下,到当时的金口邮政代办所过夜。当晚,金口的居民做了一顿“百家宴”犒劳将士。

  第二天,打捞上来的12具官兵遗体装在由金口镇两家慈善机构———保善堂、普济堂捐献的棺材中,埋在了金口凤凰山南麓。

  吴光森老人回忆,当时没有用石头墓碑,只在墓前插上一块写有姓名的木板。

  牛头山上的25方丰碑

  2005年7月14日,记者来到金口。原来的金口老邮政代办所,变成了如今的后街52号。女主人在老房子数次易手后,于1988年购得,对于记者的到来,她并不感到意外。

  走进这幢近150平方米的两层楼民房,已经很难想象1938年10月24日晚上,那场交织着痛失舰长与幸获重生复杂感情的“百家宴”。

  在老金口镇政府院子里,记者见到了中山舰烈士墓。金口街宣传统战委员汪火元介绍,原来的烈士墓是一个个并排着的,后来有4个墓被烈士后人陆续迁走。数年前,镇政府决定将烈士遗骨集中起来,重建一个合葬墓,并新立大理石碑一块。

  沿着江堤往下游走,不一会儿就到了金口牛头山,一座造型奇特的纪念碑出现在眼前。25方石柱由高到低整齐排列,每方石柱顶端都被齐齐削尖。那最高的一方,顶天立地。站在纪念碑旁,正好可以看见当年曾硝烟弥漫的长江。

  已经整修一新的中山舰,现被停放在湖北船厂的船棚中。右舷上,汪世喜所说的“十”字形破口非常明显———在整修时刻意没有进行修复。

  [档案]

  在汉主要任职:中山舰舰长

  在汉工作时间:1938年10月20日至10月24日

  在汉居住地点:中山舰上

  [言论]

  “现在我们除了以血肉硬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使国人知道,中国是极需要海军的,只有建设强大的海军,才能拒敌人于门户之外。”

  ———1938年10月下旬,萨师俊奉调担负武昌一带的警戒任务,对中国海军弱不堪战深有感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