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奸商伪造上千大师遗作 干部购买行贿有关政要(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14:50 北京日报

  家人发表打假声明

  对此,石鲁的妻子闵力生、儿子石强、女儿石丹、孙子石迦等通过媒体发表“打假声明”,呼吁司法介入“石鲁遗作”案件,揭露这起天方夜谭式的大骗局,用法律的强风驱散我国画坛上的这片乌云。

  石鲁的家人在声明中说,目前在河南、北京等地,有人还在炒作所谓“石鲁一批遗作惊现河南”之说。经我们全家和石鲁艺术研究专家共同调查取证鉴别,确认这是一个弥天大谎,是一起以营利为目的的大骗局。事实上,这是一大批拙劣的假冒石鲁之名的伪作,正流毒全国,泛滥海外。声明强调:

  一、这批被编造成一豫东农民收藏的,所谓石鲁在1971年至1973年间的近千幅遗作,全是假冒之作。有确凿无疑多方面的证据证实其中根本不可能有石鲁的真迹作品。

  二、2002年3月中旬,某些人在北京搞的“石鲁遗作研讨会”、“石鲁遗作展”中亮相的,就是这批惊现河南的假石鲁画中的一部分。我们提醒社会各界,有人正不择手段,利用某些传媒的漏洞,以假充真,制造舆论,欺骗公众。

  三、这批假画的最大特征是,大多数为大尺寸画幅,从六尺到八尺及丈二匹不等。多数以仿造为造假手段,不仅广泛仿造石鲁已出版的作品,甚至模仿何海霞、方济众的作品来假冒石鲁之作。请广大收藏者提高警惕。

  四、相当一部分假画上,有名人题跋签字。而他们并不是研究鉴定石鲁作品的专家,更谈不上是这方面的权威。他们的个人题字,并不具备专业鉴定认证真迹的效力。收藏鉴赏人士应避免被其“名人效应”所误导。

  五、在文化市场上,书画领域里打假,是所有有正义感艺术家的责任。我们呼吁大家互相声援互相支持,打击制造假画的违法行为,揭露制造编织的离奇谎言,共同维护我们的声誉和权益。

  六、我们呼吁那些被欺骗购买了假画的受害者,不要把假画又推销给别人,损害其他无辜者。假的就是假的,我们不会同意那些想把假画硬吹成真画的图谋。我们愿意帮助假画的受害者,依法追究造假人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权益。

  七、打击文化造假,应当是各地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求有关部门应尽早介入调查,处理如此大规模的造假事件。我们也将坚决用法律武器追究这个造假售假黑洞中的幕后导演。

  “李逵”拿“李鬼”没办法?

  正当侦破工作深入开展之时,由于冯刘成、刘东旭等人拒绝作证,参加北京“石鲁遗作研讨会”的大师们难见上面,再加上某些人的干预,此案被迫搁浅。商丘警方认为,此案中有三点启示:

  一是书画界制假售假之风日盛,打假刻不容缓。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无可奈何地说:“谋财不害命”,“李逵”拿“李鬼”没办法。

  陕西画家、鉴定家范炳南说,只有坚决地打假,治住这股污流,才能恢复中国艺术的国际声誉。

  二是文化市场必须依法进行整顿。目前,时兴拍卖,全国的拍卖公司有1000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超过百家。不管什么人,什么来路,只要拿来钱,不用哪个部门批准或同意,就能把一批名家拉到一块,搞什么研讨、鉴定。

  三是名家大师治学要严谨,自尊自爱,不要为做假者推波助澜。我国书画界的名家大师是国宝,备受关爱和尊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但一些人的言行令人费解:有的名家行为很随意,一请就到,谁请都去,在会上的讲话也不认真,比较随便;有的名家只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权威,并不是全才,万般皆精,对所题跋的作品研究不深;有的名家摆权威架子,以势压人,更有的人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固执己见,吃老本,甚至怕别人抢去一派霸主的宝座,盛气凌人,容不得不同意见。

  许多艺术家坦言,如今书画界最大的压力就是有一些权威公然给假东西题跋,他们的学生、晚辈、同仁不敢说破,只能随从,苟同,点头哈腰,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个别人被蝇头小利迷了心窍,只要有钱,叫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把假画鉴定为真品。只要全国的名家大师领军打假,制假售假者就无机可乘,市场就会越来越小了。(新华社专稿)

  链接 赝品“召回”能否遏制造假?

  天津文物公司近日在国内艺术品拍卖界首次实施“召回”制,公开承诺拍品在成交5日内若被鉴定为赝品,将无偿退货。业界认为,赝品召回,为假货泛滥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吹入一缕清风,但要从根本上遏制作假,需要加强行业自律,重新审定“游戏规则”。

  收藏热催生造假

  天津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强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很多人将收藏艺术品视为一种投资方式,因此艺术品收藏者越来越多,这个队伍很难用数字来统计。

  就在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之时,艺术品造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造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毒瘤”。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研究员称:“与市场繁荣共生的艺术品造假,来势之迅猛、‘从业’人员之众多,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科学水平的高度发展,一些科学手段使得艺术品造假变得更加轻而易举。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一半的拍卖品是假货,而一些中小拍卖行的赝品比例更是高达95%,甚至是“满眼皆假”。

  游戏规则纵容造假

  华辰拍卖公司的负责人赵宜明认为,赝品的繁盛有它一定的生存土壤,首先是书画资源有限,特别是已故名家的优秀作品更是稀缺,拍卖行不得不放宽尺度,退而求其次,有的甚至将一些质量平平或庸劣的作品也网罗入内。

  但一些人认为,赝品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规定的“粗线条”,法律甚至规定了一些免责条款,实际上纵容了作假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据悉,由于赝品泛滥,目前几乎没有一家拍卖公司敢在拍卖规则中承诺退货,代之以更加强调免除自身责任的条款:拍卖公司“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和“竞买人及其代理人应亲自审看拍卖品原物,对自己竞投某拍卖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等。

  赵强说,在这个规则下,无论艺术品是真还是伪,也无论买家在竞拍时是否知道作品是假的,只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成交后便可概不认账,这样的保证条款为拍卖行逃脱责任留下了漏洞,导致了一些拍卖行有胆量进行伪品拍卖,有的拍卖行甚至可以自己组织人制作假画,拿来拍卖。前有高额利润刺激,后有法律漏洞可钻,假的艺术品泛滥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准确鉴别尚存难度

  天津文物公司近日在与拍卖行合作举行的拍卖活动中,率先推出赝品“召回”制度,规定赝品召回需要的条件:当地文物部门鉴定为赝品,并出具鉴定证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同时认定拍品为赝品;现代书画作品的作者认定标的为赝品。这三个条件其中一项成立,买方就可以退货。

  中国拍卖协会一位资深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我国对艺术品的鉴定方法有局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目鉴,即专家凭经验观察识别;一种是考证,即通过相关资料考查判断。但这两种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因此可能会出现有的鉴定专家认为是真品,有的鉴定专家认为是伪作的情况。这时,实施赝品召回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 张泽伟)

[上一页] [1] [2]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