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消除不和谐因素入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8:17 红网-湖南日报

  陈君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把握当前,从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入手,探索有效方法和机制,加强薄弱环节,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整个国家的和谐,是建立在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基础之上的。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地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间的差距却不断拉大,这不仅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要坚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要看到,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资源组合状况和空间匹配条件也比较好。我们要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综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的比较优势,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主动接受东部的辐射和产业转移,积极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市场,在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化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一条全新增长、全面增长、动态均衡增长的发展之路。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第一个就是民主法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健全。但不容讳言的是,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民主法制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一方面某些地方和环节未能很好地回应公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在法制建设上,立法受到部门利益的干扰,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有些法与法之间互相矛盾;执法中行政执法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导致行政作为、不作为、过度作为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二是保障好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群众的参与权,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建规划、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民生事项等等,决策前的方案要进行社会公示,组织公开听证;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性会议,可以邀请群众代表旁听。三是规范部门执法行为,从制度上落实行政执法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执法部门的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收费和罚款全额上缴财政,以解决执法中的利益驱动问题。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严格对执法过错的追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是一种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的公平,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现实情况是诸如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公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从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1991年为0.282,2004年上升到0.465,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我们要对此高度警觉,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从政府的角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是在二次分配中求公平。要运用好税收杠杆,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调整增值税等,调节不同群体、不同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二是落实好公共财政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本质上是公共财政,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上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发展好教育事业。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最大的公平。因此,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集中财力把义务教育办好,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谐社会重在建设,更要注重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抓社会管理的意识,深入研究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组织体系,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和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依托其他社会组织,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容纳污染物也有一定限度,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失衡的矛盾尤其突出。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党中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完善体制和政策,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健全公共安全机制。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过1000美元,这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也是公共安全问题的凸现期。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我们要切实把健全公共安全机制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要事来抓,探索新形势下维护公共安全的特点和规律,抓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形成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作者系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