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戚老师热线”案例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8:42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戚若予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戚老师高考志愿咨询热线”再次开通,家长咨询十分火爆。现选取其中部分案例及评析,以期对更多的考生有所帮助。

  【案例1】南通考生,成绩488分,意欲报考本三。家长选择:A南财大红山学院,专业
服从;B南信工滨江学院,专业不服从;C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专业服从。询问能不能够线,录取把握大不大?

  戚若予点评:本三省控线将在考生完成志愿填报之后划出,目前难以预测;招生院校投档线将在省控线的基础上,根据院校调档比例测出,目前更难预测。按一般规律看,家长上述选项思路基本合理,但是也有“硬伤”。

  伤在B志愿中,家长选择“专业不服从”。此举存在风险。因为,如果该生以488分的成绩投入红山学院,并且在“专业服从”的前提下被顺利录取,则无妨;万一不够红山学院投档线,则顺序投向滨江学院,如按所报专业志愿录取亦无妨。但如果因专业不服从被退档,则C志愿无效。

  建议:在专业选项中,继6个明确志愿之后,以填报“专业服从”化解退档风险。

  【案例2】考生504分。不愿意报考本三,想要报考专科一批中的“好学校”。询问如何选择。

  戚若予点评:此问过于笼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好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好”应该表现在办学及专业特色、师资队伍水平、行业发展背景、实践实训基地、创新能力培养、就业率等等方面。我想,在这些方面,称得上“好”的院校应该很多,其数量远远大于考生志愿表上A、B、C、D、E5个选项。

  从多年的高考咨询实例看,家长通常所说的“好学校”多为“好地区”、“好专业”。地区集中在宁、苏、杭、沪、京、津等地,专业则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交通运输等等。这样的院校往往因为生源集中而成高地,投档线也居高不下。

  以504分的成绩,在专科一批院校中选出5所作为志愿,可选面很宽。关键要注意排序,拉开梯度,在专业选项上尽可能填报“服从”。

  【案例3】考生成绩467分,选科为历史/政治。询问是报考本三好还是报考专一好?如果报考本三好学校,分数够不够?

  戚若予点评:本三和专一,选报哪个好?应该说都好,关键看考生要实现什么目标。如果以较高学历为报考目标,则应该选本三;如果经济条件不济,意欲用较小的教育投入、尽早实现就业,当然选择高职专科院校。

  从考生实际情况看,要不要报考本三,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物质原因,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本三的学习费用;二是精神原因,即心理上轻视甚至鄙视民办文凭,或者担心将来找工作困难等等。

  我一贯主张如果不是经济条件原因,不要放弃报考本三。特别是很多考生原本就以本科为入学目标,放弃本三就更可惜。至于民办本科的社会认同度、信任度、美誉度等,应该是逐年都在提升。在这方面,不必太多疑惑。

  【案例4】家长询问:有2个考生,一人320分,一人352分。在今天的咨询会上咨询某专科院校,352分的考生欲用D或E志愿报考该校;320分的考生要用A志愿报考该校。院校咨询人员表示:要320分的不要352分的。合理吗?

  戚若予点评:这个说法完全错误,也是不负责任的招生咨询。

  平行志愿的“法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院校确定调档比例后,省招办按考生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出考生档案,高分者在先,低分者居后,秩序决不会混乱。

  档案投出即按照考生志愿顺序进行扫描,在专科是从A开始,到E结束。5个选项中,满足任何一个院校的调档条件,该生档案即被投出。即使是352分与351分相比较,也要等352分的A、B、C、D、E全部扫描完毕,才轮到351分投档。更何况是352分和320分的差距呢?

  当然也有可能是352分考生在前面的志愿(A、B、C)中已经被正常录取,也就根本进入不到D、E志愿。但这并不是学校说的“用D、E填报我们不要”。

  【案例5】考生470分。平时学习不是很刻苦用功,但是“有灵气”,成绩也不错,这次考砸了。询问要不要复读?

  戚若予点评:复读是不少考生的选项,但是很多人并没把这件事情想透。

  我以为,若准备复读,至少要考虑如下事项:

  1、复读预期值。即指望通过复读,在明年的高考中提高多少分?

  2、复读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即复读的学习、生活费用;精神投入,即考生和家长的心态、压力等等。

  3、学校选择。选择怎样的学校作为复读学校?是社会办学机构?还是县中?是在本地复读?还是送到农村乡下?

  4、时间成本。复读要多花一年时间,与同龄人相比,等于晚走一步。有的孩子上学早一年,或者当中有跳级,有的考生出生月份大,几乎晚了一年。

  5、平台选择。复读是在应试教育平台上读“高四”,目标单调、程序单一;如果进入大学,则是在素质教育平台上受教育,两者内涵完全不同。

  对于准备复读的考生(家长),建议将上述问题想透了,再作出选择。

  (编辑 晨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