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谁在乎谁的眼泪在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7:04 外滩画报

  文化讲习所·刘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众哭泣”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一个主打项目。从各种人生与情感的访谈节目,到各类比赛 的淘汰与颁奖的时刻,电视制作人似乎总是在处心积虑地“打造”感动场面:主持人不断释放着“催泪剂”,嘉宾或选手开始 哽咽,然后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个情景一定会被摄像师以反复的特写镜头来强调,配以动情的背景音乐(主
持人或许还 会递上拭泪的面纸),在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终于看到了夺眶而出的涟涟泪水,整个节目获得了一次高潮体验。

  泪水,一种人体的分泌物,今天成为电视观赏高潮的标志。

  也许完全是出于个人偏见,每当看到电视节目中当众哭泣的场面,我就会想着换频道。在我看来,哭泣是一个人的隐 私状态。荧屏上的眼泪很难唤起分担或分享的愿望,反而会造成局促不安甚至羞耻的感觉。生物学家将哭泣定义为人体排泄泪 水的生理过程。但人类的哭泣具有丰富的文化表征意义。至少在我们熟悉的文化中,哭泣意味着某种“非常的时刻”——一个 超出了理智力量控制的时刻,一个突发的“失态”时刻,因而也是值得关注、需要予以抚慰的时刻。由于自我把握与自我控制 是一个人尊严感的来源,哭泣意味着如此强烈地被情绪所感染、打动或者震惊,以至于无力顾忌尊严而陷入“失态”。正因如 此,哭泣具有强烈的隐私性,往往是独自的,或发生在私密的亲人与朋友之间。作为失态,它是一种裸露,犹如身体的裸露一 样,需要限制在一个可靠安全的私性领地。那么,我们需要多么大的真诚和勇气才能与陌生人一起分担一场当众的哭泣?

  当然,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煽情”的节目都贬斥为毫无真诚的“催泪商品”。但哭泣的隐私性的确有可能成为大众“ 窥视欲”的猎物,成为收视率竞争可以利用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当众哭泣与色情裸露具有相似的功能。文化批评家已经作 出许多分析,指出传媒中色情的滥用会改变我们对性行为的认知与道德观,那么在电视荧屏上大量地、公然地营造和暴露哭泣 场面难道不会影响我们的情感方式吗?

  当众哭泣的公共传播蕴含着某种文化变迁,将“失态的”与“隐私的”哭泣变成了“通常的”和“赤裸的”的过程。 这是对文明压抑的一种反抗或解放,还是一种婴孩式的放任与撒娇?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中有一节写“眼泪赞”,他说 恋爱中的少年维特之所以毫无顾忌地哭泣,是因为“他重新发现并认可了自身中婴孩的身体”。如果“想哭就哭”最终变得如 “想唱就唱”一般无所顾忌,那么珍视感与羞耻心是否会无处栖居?感动与悲悯之情是否反而会倦怠淡漠?想哭就哭吧,但是 没人在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