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马上取缔花圈存在很大难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3:57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7月26日讯(记者 张伟卿实习生徐勤雷)花圈引发的弊端日益显现,而且花圈当街悬挂现象也与创建文明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那么是否可以取缔花圈呢?记者在采访有关部门以及研究人士后发现,马上取缔花圈存在很大的难度,需要很长时间对社会循序渐进的引导。

  开办花圈店多为解决生计

  记者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了解到,近几年有关取缔或是禁止花圈的提案也曾相继出现,但效果并不明显。

  市政协委员、济南纺织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钱中一曾在提案中指出,送花圈应限量。据他介绍,当时曾有几个政协委员就花圈一事提出提案,有关部门的回馈是难以取缔或限制。主要是因为开办花圈店的多是一些生活比较困难之人,如果禁止销售花圈,这部分人的生活依靠无法安排。钱中一说:“鉴于花圈导致的浪费、污染环境等原因,取缔花圈是早晚的事情。当然,一下子取缔不符合实际,需要循序渐进。”

  改变殡葬习惯需要引导

  “花圈本身就是当年殡葬改革的标志之一。”对社会学颇有研究的济南大学教师代洪亮告诉记者,献花圈原是西方的礼俗,清朝末年由英、法传入我国,当时是用鲜花编制成环形,与中国的纸扎业相结合后,出现了中国特有的纸花圈。花圈的出现,代替了具有迷信色彩的扬幡招魂等纸扎活,是丧葬习俗的一大改革。因此对于花圈现象应当批判地看待。“花圈是当时丧葬改革的一个标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适合社会文明进步要求的东西必将被淘汰。花圈也不例外。”

  对于取缔花圈的问题,代洪亮认为,用花圈代替“扬幡”已基本形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行为,进而形成一种社会习惯。“要想改变这种习惯,只能依靠对社会主流思想的引导,局部的强硬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哀思不是浪费的理由

  谈及花圈引发的浪费现象,代洪亮认为这是社会对待财富观念的一方面反映。传统的厚葬习俗对于现在的丧葬形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多,攀比之风随之盛行,丧葬观念在事实上就转化为消费观念。

  “为了让丧事办得风光,仅在花圈方面就要花费很多的钱财。这是个人财富的浪费,更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代洪亮说,财富的归属在具体形式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个人财富。任何财富获得的途径和手段都具有社会性,因此所有财富的归属形式都具有社会性。个人的消费观念应有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文明程度的消费形式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则是浪费。这也是目前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很多人对此不是十分理解,要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同样需要很长时间的引导。”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