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张录取通知书珍藏4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45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王国俊 实习生 刘皓【金陵晚报报道】40年前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样?“当初那张通知书薄薄的,我差点认为自己没考上。”市民屈老先生表达自己当初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滋味时,感觉很甜蜜。为记住当年的那种甜蜜,他将那份高考录取通知书珍藏了整整40年。

  通知书薄薄只有一张纸

  昨天下午,记者在屈先生家看到了这张40年前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和现在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相比,它又小又薄。封面显得非常简洁,中间一个红色五角星,封面上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新生录取通知书。翻开封面,里面简单写着上学的注意事项,比如开学时间、必带物品以及粮油关系转移等。“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一张纸上了,和现在的录取通知书比较起来,它显得非常简洁。”屈先生说。年近60的屈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他成长在沈阳,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但屈先生当年学习很好,高中时他考上了当时沈阳最好的中学沈阳四中。1965年,他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

  “当年考大学很不容易”

  据屈先生讲,当时的高考录取率是很低的,只有百分之几。“当年考大学还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当年的大学生都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他们班56名同学,考上大学的只有7个人。所以在当年能考上大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当年,军事院校可以在地方院校录取之前招生,这样就可以招收到各地最优秀的学生。位于南京的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在辽宁省只招收了30个人,沈阳市只有7个名额。所以,当年他考上这所军校,家里人都很自豪,连周围邻居都跟着他高兴。当时各地都已在宣传上山下乡,对于他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到农村参加劳动。所以当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屈先生非常兴奋,“考上军校,改变了我的一生。”而且考上军校,意味着上大学的费用可以全免,这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可是解决了一个大负担。

  拿通知书时虚惊一场

  和所有的考生一样,屈先生说,高考结束后在家等录取通知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时,他们的录取通知书不像现在由学校直接邮寄给学生,而是由学校寄给各省的招生委员会,再由招生委员会转寄给学生,所以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记得那时的信封长长大大的,没有邮编,考生的确切地址都是由自己填好的,右下脚地址栏里统一填的是辽宁省招生委员会。”不管是不是考上,都会有通知书。往届的毕业生告诉他,拿到通知书不用拆封,摸一摸信封厚度,就知道是不是考上了。因为信封很厚,说明里面还有其他一些附件,那就是考上了;如果摸着很薄,那就说明落榜了。屈先生拿到通知书时,一摸信封,很薄,他心里一惊,“完蛋了,没戏了。”没想到打开信封后,发现里面是一张很薄很小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坏了。

  珍藏录取通知书40年

  到今年为止,这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已被他珍藏了整整40年。“这张通知书,可以说是刻意保存下来的,但也可以说是侥幸被保存下来的。”屈先生讲,当年大学毕业时,文革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他们都被下放到连队,进行千里拉练。拉练从安徽芜湖裕溪口开始,途经宣城、茂林等地,走了一个多月,行程1200多里。当兵的人要把全部家当都背在身上,即便是夏天也要背着冬天的棉衣棉裤。他们当时每天急行140里,途中还要模拟战斗,整个过程非常辛苦。为减轻身上重量,他扔掉了很多东西,但这份通知书却一直珍藏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离开过。屈先生自从上大学来到南京后,就留在了江苏省。大学毕业后,在连队时也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一带。转业后,他一直在南京工作。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这些改变了他人生的老证件。除了这份录取通知书,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大学毕业证书以及以前用的粮票、邮票他都有。据他讲,他女儿1972年出生时的出生证,他也一直保存着,“虽然只是一张小卡片,但记录的东西很多,很有意思的。”(编辑 晨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