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捐款热度不减爱心正在传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01:09 大连晚报
捐款热度不减爱心正在传递(图)
  大连晚报社与团市委、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特困生档案》特别行动 捐助电话:84319897 84335563昨天,来捐款的人中有带着孩子来的,也有代表集体来的,有的捐款人还要给贫困生家长提供工作岗位捐款热度不减爱心正在传递文/本报记者宋丽英图/本报记者梁红岩 资助也是教育

  很多来捐款的人都是带着孩子来的,他们的目的是在资助那些贫困的大学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受点教育。

  昨天,一个小朋友由妈妈带着来捐款。一进门,记者就问:“小朋友,你干吗来了?”小朋友说:“我来捐款呀!”记者又问:“你知道为谁捐款吗?”这个小朋友很认真地回答:“知道,为大哥哥大姐姐上学。” 小朋友的妈妈徐女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我当年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知道一个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的不易,我挣的钱并不多,这点钱只能是一点心意吧!带孩子来,也是想让他知道这件事。”这位妈妈在和孩子一起商量后,决定把他们的钱捐给了在他们看来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王先生是在中午12时左右匆匆忙忙来到报社的,他下午3时还要出差,马上要赶往机场。王先生说,看到报道后,自己马上就想到找一个学生资助。他激动地说:“我资助贫困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条件好多了,可就是没有他们的刻苦精神。” 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在贵州还资助了一个学生,他和我的儿子同岁同年级,去年他俩一起中考,那个孩子考到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而我儿子才考了个普高。贵州的那个孩子,已经成了我的牵挂,我让儿子向他学习,让他们一起健康成长。”捐出了2000元钱后,这位富有爱心的爸爸匆匆地走了。

  把爱心传递下去 昨天,一位不愿意留下真名实姓的女士捐款后,和我们聊了一些她的心里话。她说:“我曾资助过的两个大学生都已经毕业了,其中一个还留在了大连工作、结婚。至今,我们还经常通电话,我不是图他们回报,只是希望他们也有一颗爱心。现在,我正在资助两位水产学院的学生,我只是帮助他们的生活费。将来,他们还可以把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 昨天,一位女士大中午的来到报社捐款。记者问她的姓名,她不肯说。在登记本上,她写下了刚刚去世不久的母亲的名字。她含着眼泪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就愿意做善事,愿意帮助别人。如今她老人家去世了,我把母亲的丧葬费捐给这些贫困的学生,我想母亲一定会高兴的。”她一再叮嘱记者,不要报道这件事,她说怕母亲不高兴。记者本想遵从这位女士的意愿不做报道,可是,这份爱母亲的感情感动得记者留下了眼泪,也就顾不得当时的承诺。 好在记者送她时,跟她说过,这不仅是你母亲的爱心,也是你的爱心。我们做报道,也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爱心。

  两代人一起捐款 一位女士来捐款时,写下了两个名字。记者问她:“这两个名字哪一个是您的?”她回答:“哪一个都不是,一个是我妈妈的名字,一个是我女儿的名字。”记者又问:“是你的钱吗?”她回答:“不,这200元是我妈妈的,这200元是我女儿的压岁钱。”几天来,像这样来两代人一起捐款的情况,几乎天天都有。 一位漂亮的女士匆匆忙忙走进报社。她说:“我知道读书的艰辛,我现在在大连医科大学读博士,好在是在职学习有工资,她从工资袋里拿出了800元,只给自己留了100元,在登记本上写了她妈妈的名字,便又匆匆地离去了。

  昨天,就在下午5时30分下班之后,又一位年轻的女士来捐款。这位女士是开车从保税区赶来的。即使知道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可是她还是按照她妈妈的嘱咐,认真从名单中“研究”出了一个她们娘俩都“认可”的需要资助大学生。

  捐款成了集体活动 大连市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党支部,看到报道后,便向支部的全体党员发出捐款的号召。结果,中心的全体人员都参加了进来,25人共捐款3750元。 华中幼儿园和早龄婴幼园的40多位教师捐助了2060元。幼儿园的园长王培英来到报社,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资助计划:“我们可以在这些贫困生的家长中提供两三个工作岗位,可以给双倍的工资,并提供免费食宿。例如,朱克明的母亲就可以在孩子4年的学习期间,到我们这里工作,一是可以让她免除孩子入学后的寂寞,又可以一年挣个万八千的。”园长说:“这是我们园务会的决定。”

  没钱的孩子要上学

  一位曾经在某大学当过教师的老人,捐款时和记者聊了好一会儿。她谈到了过去她教书的时候,那些学生很用功。退休后,她被聘到一家职业中学教书。现在她的学生中好多人不努力学习,上课睡觉发短信,不做作业。她说:“这些孩子真让我痛心,他们的父母供他们念书也不容易,他们怎么就不珍惜呢。” 老人拿出自己的钱说:“这些钱资助给没钱念书的孩子们,总不能让学得好的捞不着上学。”她说,她希望有条件学习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 图1、跟着家长来捐款的三岁小男孩,顽皮地一张一张把钱捐了出来。 图2、在中考中取得604分好成绩的小女孩(左)左霜茹,在和妈妈商量把自己建网站挣的钱捐给哪位大学生。

  作者:本报记者 宋丽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