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羊城百态:七夕乞巧拜“七姐” 千年夙愿今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八月十一日电 题:七夕乞巧拜七姐千年夙愿今不变

  中新社记者 王华

  今天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称其为“七夕”节。这个来源于“牛朗织女七夕相会”浪漫传说的日子,被誉称为中国情人节。在广州,这一民间传统节日被称作“七姐诞”。
节日里,广州市天河区举行“拜七姐”活动,重现传统的“乞巧”仪式。

  “七姐下凡、羡慕人间;八业兴旺、锦绣河山”,广州的“乞巧节”不仅为纪念爱情,更有祈福的寓意。天河珠村的此次“乞巧”仪式是根据清末民初该村举人潘名江《珠村七夕吟》和村志所记载复制,分为“拜七姐”和“对影穿针斗巧”两个环节。

  “拜七姐”姑娘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岁间,并接受一个月的训练。现场仪式是包括“上香、对拜、洗手、祭祖”。姑娘们身穿统一旗袍,随音乐徐徐迈步,左手持扇、右手持香,鞠躬焚香“拜七姐”,“迎仙礼”后便站成两排互相还礼。

  接下来的“对影穿针”更为精彩。穿针引线是传统“乞巧节”的主要内容,古时是要在三更至五更时连续七次拜仙,以彩线对灯影穿针,连穿七枚“得巧”。今天的参与者为村中八位年老“巧姐”,只见婆婆们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对着阳光,眨眼功夫,便举起穿过彩钱的针,“全得巧了”。

  当然不止八名婆婆“得巧”,村中女人们都拿出看家本领,斗智斗巧,制作出一千五百件工艺品,分成三台“七娘”罗列在天河珠村三个祠堂,每台展品达五百件以上。这些工艺品分为人物、植物和用具三大类。人物都是些二十厘米高的公仔,十分精美趣致。公仔都很有些“名堂”,除了牛郎织女、七仙女,还有历史故事人物。

  始于汉代的“七夕乞巧节”,源于中国女性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虽然时至今日,对中国女性来说,心灵手巧不仅限于穿针引线,她们已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以独立自主为自豪,但热爱生活、勤劳智慧、追求完美爱情的个性则千年不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