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教授急电市民发言 父子债务协议引激烈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7:0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艾卿 通讯员 陶林 实习生 罗媛苑 韩文涛 报道:

  [事件回放]

  儿子考上大学,父亲要众乡亲作证,与儿子签下“父子协议”:大学毕业后,儿子要把从读高中起所交的全部学费还给父母(详见昨日本版)。父亲的做法是否可取?孩子能否
接受?截至昨晚21时,楚天金报热线不断,百余读者对“父子协议”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位父亲不简单!”

  “我觉得这位父亲很不简单,教育孩子用心良苦。”昨日上午7时许,中南民族大学社科院詹全友教授一看完这篇报道,就急不可待地第一个打来电话:作为父亲,没有不爱儿子的,签这份协议,可能并不是真正想让儿子还钱,主要是为了让儿子懂得,18岁已经长大成人,有能力、有义务自己承担责任。同时,走进大学,远离父母,这份协议可以激励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勤俭节约。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杨小姐说,李父的做法值得赞赏。在很多国家,孩子到了18岁就开始独立,不论家里是穷还是富,家长和孩子都开始“算账”。而在国内,不论孩子是否成年,父母总想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导致许多孩子依赖思想严重。

  “方式有些过激”

  “我从上午8时许就开始打热线,直到现在才打进来。”昨日中午12时许,汉口的秦女士刚接通电话就“抱怨”热线太“热”。她告诉记者,她能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但处理方式或许有些过激。

  秦女士介绍,她其实也采取了和这位父亲类似的做法。儿子刚参加工作时,想找她要钱买电脑,她和儿子商量,让他“打借条”,每月发工资后还一部分。儿子同意了,此后,儿子继续读书深造,每从她手里拿一笔钱,都要“打借条”。如今,儿子对她非常尊重,深知赚钱不易。(下转2版)

  “父子债务协议”引发激烈争论

  “亲情变成了债权”

  也有部分读者持不同意见。汉阳王女士说,自古以来,父母不图钱财,而是希望子女能生活得更好,这使得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更加弥足珍贵。然而,这位父亲把教育孩子当成了投资,希望能早日收回成本,这就使得亲情变成了金钱交易,变成了冷酷的债权关系,最终可能导致父子冷漠。

  沌口刘先生也不认同这种做法。他说,儿子读大学父母应无偿资助,这是天经地义,儿子能成材自然会懂得孝敬父母。而签协议还学费近乎绝情,给孩子灌输了金钱至上的势利观念。同时,还会对孩子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爸爸,我好感激您”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南民族大学,“父子协议”在该校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20多名同学围着记者说,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感觉有些难以承受。但仔细一想,父爱无言,这只是父亲爱儿子的另一种方式。

  记者随后找到了军训归来的李云海同学。他告诉记者,到武汉以来,他心里总想着那份协议,每花一分钱,他都要考虑该不该花,因为那是自己“借”父母的,将来要挣钱还的。入学一周,身边的同学搞聚会、逛街,都花了好几百元钱,而他现在只花了几十元。如今,他已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父亲想用这种方式教育他,应该学会承担责任、自强自立。

  随即,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远在贵州的李云海父亲。当记者问及为何要签这份协议时,电话那端传来爽朗一笑:“我的心意,云海要慢慢琢磨。”

  记者将这番话告诉李云海,李云海腼腆地笑了。他接过电话说:“爸爸!我好感激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