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无性主义者组织相亲会 参加者追求无性的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9:10 桂龙新闻网

  9月19日上午,本报曾报道过的哈市一个“女子无性组织”的组织者吴梅(化名)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她和哈市一个“男子无性组织”的组织者准备联合组织一次哈市“无性主义者”的相亲会,问记者有没有兴趣参加。获此消息,记者立即与吴梅相约于当日下午在哈市道里区尚志大街的一间茶楼见面。

  15时,记者准时与吴梅见面,与吴梅同行的还有他的合作者、“男子无性组织”的
组织者——李辉(化名)。据介绍,李辉今年38岁,一直在哈市的餐饮业发展。待大家都坐定以后,吴梅和李辉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组织这次相亲大会的缘由和具体形式。

  吴梅说,据她的了解,哈市的“无性主义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因为先天或后天意外所致的性功能有障碍的人;另一类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从主观上恐惧、厌倦从而拒绝“性”的人,这类人人群在“无性主义者”中占大多数。自从本报报道了她们“女子无性组织”的聚会情况以后,很多成员怕造成不好影响退出了该组织,剩下的对此事并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找一些寄托是很自然的。而且,有很多离婚的、未婚的“无性主义者”通过种种途径找到她并且加入了该组织。“我在5月份的时候和老公离婚了,过了几个月的单身生活后,感觉很孤单。虽然以前和老公在一起的时候也没有性生活,但最起码家里还有个人、有种寄托。离婚以后,空空荡荡的房子里就我自己一个人,感觉很不是滋味。”吴梅说,“前一段时间,我上网的时候看到南京有人举办了一次‘无性主义者’的相亲大会,感触很深,也想找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作为终生伴侣。所以,我就在我们的一次聚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没想到得到了绝大部分成员的支持。所以我就联系了李辉,开始筹划这次相亲。”

  李辉告诉记者,他们组织有18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曾经有过婚史,也有个别未婚的。有过婚史的人中间有几人还带着孩子。“吴梅把想法和我说了以后,我和其他成员一说他们就同意了。”李辉说,“虽然我们对性不感兴趣,但除了这点以外我们毕竟还是正常人,也有爱的权利与结婚的权利。为了能使婚姻持续得长久,所以我们想选择‘同种人’在一起生活。”

  吴梅也对记者说:“我们现在也看开了,不再避讳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我们选择无性的婚姻,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为我们也需要爱,需要伴侣,需要在老了的时候有人照顾。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我们的选择。”

  最后,吴梅和李辉告知记者相亲的时间和地点,邀请记者参加。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需要记者隐瞒真实身份以“无性主义者”的身份参加相亲……

  相亲现场:平和而安详

  9月21日9时,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位于哈市道里区经纬街附近属于李辉产业的一家茶楼。因为是上午,记者进入大厅以后没有发现客人。说明来意以后,服务员将记者领进了一间包房。包房长约20米、宽约8米,在屋子的中央有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桌子两旁摆满了椅子,桌上摆放了一些水果和干果,屋内已经有包括吴梅和李辉在内的6女7男等候在这里了……

  9时30分,包括记者在内的13位女士和15位男士全部到齐了。当男女分别在桌子的两旁坐下以后,相亲大会也正式开始了。李辉和吴梅各说了一段开场白,就分别坐在了桌子的两端,让大家以一男一女穿插的形式分别开始进行自我介绍。开始几位自我介绍的人还比较拘谨,简单说几句就结束了。但后来在李辉和吴梅的引导下,大家也越来越放开了,说的也越来越多,不但将自己的基本情况介绍给了大家,有的还说明了自己的择偶条件,甚至有人还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特意说明为什么会变为“无性主义者”等等。吴梅和李辉见大家渐渐进入了状态,就各自将茶具拿了出来,冲起了功夫茶……

  在他们进行介绍的同时,记者暗自计算了一下,除去记者、吴梅和李辉三人外的25人中,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有11人,在30-40岁之间的有13人,40岁以上的只有一人。而且从他们的自我介绍可以了解到,这些人的个人条件都比较优越,大部分是公司或企业里的白领或金领,还有的自己有公司或者产业,少数几个没有工作的也因为有遗产或离婚所得等种种原因有着不错的经济基矗

  10时40分,所有人的自我介绍都基本结束了。这时,吴梅和李辉的茶也冲好了,他们一边招呼大家喝茶,一边让参加者开始自由配对聊天,以便加深了解。经过自我介绍的20多位男女相互之间已经不像开始那样陌生了,他们分别找到自己比较心仪的对象,双方边喝茶边聊天,整个包房里俨然是一幅茶话会的景象,气氛既平和又安详,完全没有普通那些见面会的喧嚣和热闹。

  12时10分,相亲会基本结束,参加者纷纷离开茶楼。据吴梅和李辉介绍,今天的效果很显著,据他们统计,至少有七对男女互相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这其中还不包括一男被众女约或一女被众男约的情况。

  参加者:寻找没有性的爱情

  参加“无性相亲”的人寻找生活中的另一半,选择一个真正的“无性婚姻”,这在一般人看来也许无法理解,但是当记者真正走近他们身边,聆听他们心声以后,才了解了他们真正的想法和目的:其实他们的心情就像与会者陈先生所说的一句话那样——“多想有个家,有一个生活中的她。吃饭时给她添饭,睡觉时给她盖被……”

  陈先生今年38岁,是哈市一家比较知名酒店的老板。他于1994年结婚,妻子比她小4岁,婚后两个人很恩爱。但这一切在1996年的一件事以后就全变了。那天陈先生和妻子正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因邻居装修的巨大声响造成了惊吓,从此由惊吓而逐渐厌倦乃至拒绝性生活,成了一位“无性主义者”。

  “从那以后,开始妻子对我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我。可过了两年的时间,她有些忍不住了,毕竟她还年轻,对那方面的事还有需要。终于,在1999年年初,她提出了离婚,我也同意了。我不埋怨她,本就不应该耽误她。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重新寻找伴侣,因为我知道这辈子就不该拖累别人。但一个人生活实在是太孤单了……”陈先生说,“参加这次聚会,我就是为了找个和我一样的女人陪我一起走完下半生,虽然我们不能有性生活,但至少我们之间还能有爱的存在。”

  同样,在“相亲会”自由交流时与记者谈话的张倩(化名)也表达了与陈先生同样的心声。张倩今年29岁,是哈市某企业的财务主管。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因为精神受到了刺激,变得有些疯狂以后,张倩的噩梦也就来临了。在过性生活的时候,丈夫开始对张倩进行各种各样的性虐待,致使她浑身上下都是大大小小的伤痕,最严重的一次将她阴道划伤缝了9针,自那以后她便恐惧乃至厌倦正常的性生活了,2003年忍无可忍的张倩终于提出了离婚……

  “其实大家知道的只是你结婚了,有家,有丈夫,至于其他的,你们幸福不幸福,有没有爱,倒也都是后话了。我想要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形式上的遮掩。若是单位发东西了,家里有什么力气活儿,丈夫就派上用场了。另一方面,赶上个头疼脑热、缝缝补补的事,妻子的存在就显得更有必要了。”张倩说,“在我看来,没有了身体上的渴慕,也许心灵上反而倒可以靠得更近些。这也是我想和‘同类人’结婚的原因。”

  专家: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

  这种“无性主义者”的相亲会和“无性婚姻”的形式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应该怎样去看待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婚姻家庭研究所研究员王爱丽告诉记者,敢于在这种活动中抛头露面的人和他们对无性婚姻的主张,恰恰彰显了人对自己基本权利的坚决维护,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的觉醒。这种建立在夫妻双方性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基础上的无性婚姻,某种意义上是一次更高水平的人性回归。

  “就一般而论,以性爱为重要内涵的情感当然是构筑婚姻的前提,但除了性需求和生育等功能外,婚姻还有生活扶持、情感沟通等更为内在丰富的社会及心理功能,正如那位陈先生所感叹的一样,面对这种朴实无华、真切动人的生活诉求、情感需要,我们没有理由以冷漠猎奇的心态待之,给予他们切实的尊重、关心和帮助,无疑是社会人本情怀、文明程度的一种彰显、提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相亲,值得称道。”王爱丽说。

  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专家、副主任医师张一告诉记者,“无性主义者”除了有性功能障碍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呈现一种“性的无意识回避”。也就是说男女生理器官都正常,但却对异性接触不感兴趣。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应及早治疗。“这种相亲形式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从婚姻角度看,宣告无性,本身对婚姻、配偶、社会都不是好的方式。一个健康的家庭应该是夫妻间有和谐的性生活,暂时的调节是可以的,但长期下去,严重者会引起身体其他功能的失调,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婚姻的质量,乃至生活的质量。”张一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彻底地治疗心理问题,打开心结。”

  来源:生活报选稿:韩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