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李鸿忠报告所用古语典故出处释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2:0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报告所用古语典故出处释义编者按:李鸿忠同志在《求实务实抓落实正风正己尽责任》报告中,多处引用古语及典故,妙释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分析鞭辟入里,警示掷地有声。现将李鸿忠同志在报告中所用古语和典故的出处及释义介绍如下。

  1、“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出自《东周列国志》。意为纵观千古历史,用贤人国家就兴旺;用佞人国家就会灭亡。报告用以指:事业成败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干部。

  2、“上下同欲”。

  出自《孙武·谋攻》,原文为:“上下同欲者胜。”意思就是说在全军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会取得胜利。报告用以指: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是深圳每一位领导干部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市各级干部、全体市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只有上下齐心,全市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

  3、“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子产曾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意思是:从事农业,要有周密的思考,坚毅的努力,政治家多以农功比喻政事。报告用以告诫: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之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对党的事业、事关人民利益的大小事情,对于自己的职责,就是要像农民做农功一样,责任心要强。

  4、“殷鉴”。

  出自《诗经·大雅·荡》。原文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报告用以告诫领导干部要有责任心,不要以为事业好坏与己无关。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出自杜牧《阿房宫赋》。指秦灭六国和汉灭秦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内因起作用。报告用以指: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根本也在于内因,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害首先就是“心力”二字。

  6、“李斯鼠论”。

  出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

  ,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由此悟道,于是一生便在追求过“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的高等生活。后来曾有人戏称此理论叫“李斯鼠论”。报告用以指:李斯的“鼠论”与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的远大理想、目标追求和为政之道的理念有着天壤之别。但遗憾的是,从古至今,确实有一些人成了李斯“鼠论”的“殉道者”,处一般岗位时不惜做厕鼠,位重权大时做仓鼠。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完整的典故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报告用以指:反腐倡廉的文化土壤环境很重要,关键在于建设培育。

  8、“孺子牛”。

  出自《左传》。据《左传》记载: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儿子一不小心跌倒,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扯断了,齐景公对此毫无怨言。报告用以指:领导干部、公务员要做人民的“孺子牛”。

  9、“六正”、“六邪”。

  出自刘向《说苑》。其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列为“六正”、“六邪”。“六正”是: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五、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六、刚正不阿,敢争敢谏,此为“直”。“六邪”是:一、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二、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三、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险”。报告要求领导干部对照借鉴,领悟体会,自省自警,兴“六正”、戒“六邪”。

  10、“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

  出自何晏《无名论》。原文为:“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无誉,无名者也。”意思是:被人民所赞誉的事物,有相应的名号;无法赞誉的事物,也就无名号。报告用以指:我们遇事应首先看有没有人支持,有多少人支持。报告进一步认为,只要有大多数人支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应该大胆推进,勇往直前。(王为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