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家事街事:昌叔在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珠光街里有“五多”,但这些极易酿成社会矛盾的问题从未激化

  本报记者 邝穗雄

  作为广州市第一批的越秀区珠光街“百姓心声站”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昌叔每天都坐在这个最基层的岗位上接待前来求助的街坊们。

  珠光街“百姓心声站”是一个特殊设置,昌叔明白,虽然在街道里没有什么职衔和优厚待遇,甚至没有正式编制,但他所倾听到的却是百姓最真切的心声。昌叔下过乡、当过工人,从工会干部、政工干部转到街道,他能深切地体会到社区居民的喜怒哀乐。

  珠光街是老城区,7万常住人口里有著名的“五多”:拆迁户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困难户多,帮教者多。原东山区有人说,搞好了珠光街,就等于搞好了半个区的工作。

  昌叔坐在“百姓心声站”里,找上门来的人各有各的问题:因拆迁与房地产商闹纠纷的、子女入学没有户口的、拿不到退休金的,甚至两口子吵架的、楼上淋花影响楼下的。每有人来,他都认真耐心地倾听、解释、记录、反映、回访,有的人一上门,就脸红脖子粗甚至“拍台拍凳”,但三分钟后就安静下来了。因为昌叔知道,每个倾诉者都不仅需要倾听、安慰,更需要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令昌叔印象深刻的事有很多,其中一位退休16年的工人一直没能拿到退休证,昌叔帮他上上下下查证协调,最终原单位按规定补办了手续;一群街坊说旁边的小学用一种塑料挡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昌叔出面多次调解,最后双方都满意地接受了调解结果。

  珠光街街道司法所沈所长说,昌叔所在的岗位不仅要党性和熟悉政策,深切理解最基层的工作特点,还要有耐心有策略,昌叔,真正发挥了窗口作用。沈所长说,有的拆迁户还未回迁住上新房,感谢的锦旗就已经送到了。

  有30年党龄的昌叔已经53岁了,无论晴天雨天,他都骑着单车跑来跑去。他知道他的工作与轰轰烈烈毫不沾边,但每当听到街坊们熟络地和他打着招呼、嘘寒问暖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就会写满满足。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