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量子化学泰斗汕大执教 鞭潘毓刚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1:42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盛赞汕大变化太大了

  ●表示薪酬资助穷生

  ●点评“老友”言辞耿直

  得知世界著名的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执教汕头大学,记者当即联系独家专访。电话那头,年近古稀的潘教授欣然应允。

  仲秋的一天下午,记者如约来到汕大校园人工湖畔的专家楼,鬓角已显花白的潘教授迈着矫健的步伐迎出门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进入潘毓刚在汕大的“新家”,老人家一边热情地冲茶一边谦称房间有点乱,不如老友李敖的那么爱整洁。见记者关注开放式厨房里的方便面,潘毓刚自我解嘲:“我对吃喝都不太讲究的,碰上天气不好或是太忙就呆在宿舍吃方便面,我是学化学的,知道这东西对身体不好,所以也只是偶尔吃吃……”

  专访便在这种唠家常式的轻松氛围中进行———

  早在汕头大学成立之初潘毓刚先生就被聘为名誉教授,但此后便极少莅汕。阔别多年,当潘毓刚再访汕大时不禁惊叹:“汕大太美,变化太大了1

  20年前与汕大结缘

  从1977年起,潘毓刚每年都到中国来讲学,并且从不领取报酬。2001年潘毓刚在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就宣布不再带学生,而选择回中国授课了。

  早在1984年,潘毓刚就被聘为汕头大学的名誉教授,但此后近20年里他仅到汕大做过两次报告。直到今年初,他在执教暨大期间访问汕大,才对汕头大学有了全面、崭新的认识,特别是汕大“有山有水”的校园景观让他颇感惊喜。尽管潘毓刚先后到过国内50多所大学,但汕大校园的如画美景在他眼中是绝大多数大学校园所不能比的。访问期间,潘毓刚了解到汕大理学院正在筹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将于2005年9月起实施“理科大类培养”新模式,对现有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进行整合,从而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回到广州后,他很快便致信给汕大理学院院长李丹教授,表示决定到汕大执教一个学期,并要求教学生的基础课程。

  捐出薪酬资助贫困生

  来到汕大后,校方原本打算安排工作人员照顾潘毓刚先生的饮食起居,但均被潘毓刚拒绝。他告诉李丹院长,他来汕大执教只要求提供住宿,而且他更愿意每天“散步”到学校食堂吃饭。

  在汕大执教期间,学校原本每月都要给予一定的报酬,但潘毓刚决定将所有薪酬都捐给贫困学生。“我回想起自己念中学、大学时,不少天资聪颖、成绩不错的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不能继续升学,而我却比较幸运,没有因经济原因而辍学。如果这些同学有机会一直升学的话,说不定成就比我还大。”由于青少年求学时期目睹了不少家庭贫困的同学的不幸遭遇,潘毓刚希望给那些家庭贫困而又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可当学校决定将他用薪酬设立的奖学金命名为“潘毓刚奖学金”时,他开始是不同意的。“如果学生获得以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命名的奖学金,将会感到无比荣耀,并可能因此激励着他们一生1在校方的建议及综合考虑下,潘毓刚最后才勉强接受了这项命名,他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来关注贫困学生。”

  鼓励汕大学子挑战权威

  9月19日上午第3节上课前,汕大理学院物理、化学、生物等3个专业188名大一新生静坐教室,满怀期待地等候《化学导语》新老师的到来。自从知道著名科学家潘毓刚将执教他们一个学期的基础课,同学们既感到幸运,又分外地激动、期盼。离上课时间还有5分钟,个子不高、衣着朴素的潘毓刚在相关教师的陪同下踏进教室。顿时,掌声雷动……

  潘毓刚的课新颖而“古怪”。讲台上的他既没有课本,也没有讲稿。他喜欢用粉笔做板书,一堂课下来,必定要写好多黑板。因为是中英文双语授课,每讲一段,潘毓刚总不忘问一声“anyquestion?”讲到关键处,他还以略带南方口音的“标准”普通话加以强调。

  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潘教授很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鼓励他们提问和讲出不同意见,甚至挑战权威。原来,潘毓刚与学生“约法三章”:上课时只要发现他板书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指出来就可加一分;课堂上能提出让他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加5分;而如果能指出现用教材中的错漏将奖励更多的分……“现在已经有三名学生各加了一分了1对此,潘教授甚感欣慰。

  潘毓刚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要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来治学。他自己就常挑教科书的毛玻据介绍,潘毓刚在汕大理学院教大一本科生的《化学导语》,还教一年级研究生的《量子化学》课,课程都是他自己设计的,他将目前全世界最好的4本教材整合后作为讲义发给学生。“研究生的课全刻在脑子里,因为这些内容与我每日做的科研联系紧密,在美国都讲了几十年,闭眼都可以讲。本科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较少,为了让学生真正听懂,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保证他们弄明白为止,所以还是要花点时间的。”潘毓刚告诉记者,在整合本科生的教材时他发觉有些内容不够严谨,为此,他常常要“花点时间给教科书挑错。”

  谈及杨振宁,潘毓刚坦言他到汕大执教基础课程是受了杨的启发,“杨振宁在北,我在南1都是要倡导资深教授教基础课的教学制度。

  “杨振宁在北,我在南1

  “杨振宁在北,我就在南”,潘毓刚直言他选择来汕大教授大学基础课程是受了在清华授课的杨振宁先生的启发。他认为大学的基础教育很重要,让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来教基础课不但能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打牢,同时,可以让年轻的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科研。潘毓刚表示,他和杨振宁一样都有意将这种国外的教学制度“引进”国内并加以提倡。

  潘毓刚还发现国内比较“迷信”名牌大学,不少非名牌大学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卑感。潘毓刚告诉记者,他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隐隐约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卑情绪,于是告诉学生:“我去过全世界许多名牌大学,其实名牌大学也没什么,我所教的非名牌大学的学生中就有在名牌大学教书的。我2001年12月带的最后一个博士生现已在哈佛大学做助理教授了。”因此,与杨振宁不同的是,潘毓刚有意避开了国内部分名牌大学,而选择一些非名牌大学,并以教出能执教名牌大学的学生作为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平常心看待“杨翁恋”

  杨振宁是全美华人协会首届主席,潘毓刚曾担任华协总会秘书长、总干事和第一副主席、主席等职务,多年来与杨振宁在全美华人协会有诸多工作上的接触,他们常常要见面并商谈一些协会的事情。潘毓刚说:“他是我的前辈,我十分敬重他。杨先生无论做学问还是为人都是一流的,他十分谦虚,很平民化。”

  对于倍受国人关注的“杨翁恋”,潘毓刚认为世界上任何一对夫妻结合必有原因,杨振宁与翁帆的结合是他们的私事,其他人无权置喙。不过潘毓刚发现,国人对于“杨翁恋”的包容程度竟远远大于海外华人。有一次,潘毓刚在国外遇到一位华人朋友,对方问他:“杨振宁怎么那么笨,被一个年轻姑娘给骗了?”潘毓刚于是例举了一位79岁的联邦大法官迎娶19岁女大学生的例子,当有人质疑他们的婚姻时,这位女大学生回应说:“我和他就算只有10年美满婚姻,也足抵别人30年、甚至40年的婚姻1这个生动的例子反而让对方不好意思再继续说下去。

  台湾作家李敖曾说过:“如果我有来生,我第一愿意再为李敖,第二也愿为李敖,第三还是愿为李敖,第四却愿为潘毓刚。”李敖如此推崇潘毓刚,那么,潘毓刚眼中的李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和李敖一样有侠义心肠

  当年,李敖在为潘毓刚的《教皇信上帝吗?》一书作序时曾说出“如果我有来生,……第四愿为潘毓刚”的话,可见他对潘毓刚的推崇。然而,他俩一人从理、一人从文,一个严谨内敛、一个狂放不羁,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关系如此密切呢?潘毓刚表示他俩有不少想法和做人风格都很相似。

  李敖常说“做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1潘毓刚就非常认同。有一次,美国汉学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费正清访台,想约李敖到酒店见他,李敖听说后愤愤地说:“你是研究东方文化的,居然一点规矩都不懂,我们中国规矩应该是行客先拜坐客,你想见我就过来吧1李敖对于他认为不值得“给面子”的权重位高之人可以毫不留情面,但对清洁工、保姆等却客客气气。

  潘毓刚也认为:“架子不是摆出来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我尊重别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潘毓刚笑言:“我和李敖一样都是有侠义心肠的人,宁可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之事1他表示到汕大教基础课也正是出于“雪中送炭”的考虑。他认为国内一些一流的名牌大学本身师资就雄厚,已经不需要他再去锦上添花了,而当他得知汕大理学院正在进行教学新模式改革时,很快便决定施以援手。本报记者林文龙邓丹丹报道

  ■相关链接

  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

  世界著名的量子化学家,曾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36岁时被聘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他连续四年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首届主席为杨振宁),曾荣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改革开放初邓小平亲点、中科院聘请的首批10名顶级科学家之一;包括汕头大学在内的中国30多所高校和教研单位先后聘他为名誉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