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宋省予题画诗赏析——重笔情墨趣 抒怨抑之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12:01 大华网-汕头日报

  宋省予(1909—1966年),福建上杭县城关人,原名连庆,字廉卿,号红杏主人。7岁随父习画,11岁入县立中学读书。1925—1937年间,先后在广东梅县美专、蕉岭创兆、潮州镇海等6所学校任美术教员,期间有很长时间在汕头居住,喜欢在画上署“韩江宋省予画于鮀岛”或“宋省予写于汕上”,自创“省予画社”、“美术人才养成所”,为粤东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杭潜心作画,曾举办个人画展,捐资抗日救亡运动。1957年,赴梅县创办美术学习班。1958年,与罗晓帆共创上杭艺术专科学校,并亲自在
该校任教。次年,受聘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图画教师。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代表作有《百寿图》、《岩谷春光》、《四季花鸟》、《水仙花》和《百花齐放》等,先后参加全国、华东、省、地美术展览。还多次参加日本、香港等地的画展,在东南亚一带享有很高声誉。出版《宋省予花鸟技法讲座》、《宋省予画集》。

  宋省予早期画风受任伯年影响,作品的题材广泛、画路宽,作品的数量也多。他在广东12年的时间里,散落在潮汕、梅州等地的作品不下千件。宋省予在广东结识张大千、高剑父,关山月等著名画家,从中吸取岭南派精华,又博采众长,学古而不泥古,结合创作实践,以及诗文、书法、金石等方面的素养,形成劲健、潇洒的画风。晚年画风趋向成熟,笔力劲健,设色浓丽,注重笔情墨趣,画面呈现了强烈的节奏感。

  宋省予诗、书、画、印兼擅。常与高剑父等人以诗文唱和的形式相往来。他的书法取法黄慎,落笔沉雄、气势奔放,点划多大开大合。他的篆刻重金石味、重书写味,和他的绘画审美追求一致。作品思想深刻,饱寓诗情,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色墨瑰丽。在其笔下,花鸟、走兽均栩栩如生,风骨遒劲,诗意盎然,特别是花鸟画用笔更是灵便,既有岭南画风,又有海派气韵,笔法娴熟,挥洒自如,线条生动,神酣意足,堪称大家风范。同时,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大凡欣赏过他画作的人,无不为他那精彩的落款所折服,他那与绘画相得益彰的书法呈现出另一面的艺术风采。

  宋省予所作的《笼鸟图》,画一圆圆的竹笼,竹片均匀排列,通风无堵,油彩光华。笼中横置一条指头粗细的小圆木,并陈一水杯,笼鸟亭立于上。细看那只鸟,体质瘦弱,羽翼败落,形神不宁,全无养尊处优之貌。其实鸟被困于笼中,渴思自由,但终难重振羽翅,飞翔蓝天,观后令人涌起一丝凄凉感。右侧用潇洒奔放、流畅灵动、神采照人的草书题诗一首,曰:笼鸟不自寂,浪翻朝暮音。如言此间乐,难答主恩深。侧目看云路,回头见鹤阴。无端忽愁绝,何处旧山林。

  题款“61年庚午小寒,写于福州,省予。”诗开头两句讲鸟在笼子的状态和心情。你看笼鸟,原本就天性活泼,现在失去自由,心如浪翻,难以自寂,振翅扑笼,朝暮悲鸣,凄凄栗栗。“此间乐”的故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酒宴之上,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而亡国之君刘禅,居然“嬉笑自若”,毫无所感。于是司马昭戏引逼他,问道:“颇思蜀否?”他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活脱脱画出一个无能“阿斗”的可怜相。处在笼中之鸟,恐怕难以报答主人恩惠,虽然主人天天用小米喂它,但它不仅需要活食,更存凌云之志,即使折羽千片,也要攀越牢笼,振羽翅于蓝天,这一点主人也许难以理解。笼鸟看到树阴底下悠闲自得的白鹤,而自己只能斜着眼睛看着白云蓝天,心理不免又愁又恨,寸断肝肠,凄苦愁绝,只能借梦魂回游旧山林。诗人借“笼鸟”喻人不得志、命运坎坷之苦,表达出诗人对自由强烈追求,意味委婉而深长。

  宋省予所作的《蜂猴图》,画一猴伫立古藤,左手握藤,右手抓蜂。左侧上角用草书题诗一首,曰:足跳未临巫峡水,呼声先到冷泉亭。寒崖老木堪栖息,不管人间醉与醒。

  题款“民国35年秋月,宋省予写于汕上”。诗开头两句离开画面,采用联想、夸张、剪辑等多种修辞手法:猴子足尚未跳临湖北幽深秀丽的巫峡水,其呼声却已经先到杭州楚楚动人的冷泉亭。一方面说猴子跳跃分外灵活,速度之快,跨度之宽令人难以想象;另一方面说身在巫峡,面对峡中壮丽景观,而心在冷泉,意在涤神清心,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清凉,几许忧伤。第三、四句描写猴子的状态和情感。不管他人是醉还是醒,寒崖老木始终是栖息最好的地方。诗人没有效仿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让身心处于一种安宁的环境之中,不盲从权威或追逐潮流,把人生看透,将尘世拂清,生活得更实在,更现实,更贴近真实的自己,给生命一个美丽的诠释。这种人生观似更接近鲁迅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更能自由自在构建自己的梦。

  宋省予前面两首诗都是借题画以抒怨抑之怀,托物寄兴,表明心志。可以看出,诗人据画面立意,进行适当的生发,以精深的语言艺术去补视觉之局限,最大限度地扩展画作之境界。(黄舜生 陈嘉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