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彝良县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20 云南日报

  彝良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加强今年以来在全县农村开展的 “三个文明”示范基地建设。

  彝良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农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乡风民俗、医疗卫生、民主管理的全面提高,才是全县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面对全县的贫困面貌,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才能治穷致富奔小康。

  在对全县18个乡镇作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今年初,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将“三个文明”建设抓牢做实。他们从群众生活水平,产业结构调整,适龄儿童入学率,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尊敬父母,人居环境、饮食、衣着卫生,管理民主情况等方面,明确提出农村“三个文明”示范基地的创建标准。明确了创建主体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参加单位是县财政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扶贫办、民政局,各方出力出人出钱出技术出方案共建文明村。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全县18个乡镇的22个村,1557户参与创建。示范点从建设“八个一”,即每户拥有“一排绿树、一幢白房、一间

客厅、一间厨房、一间畜厩、一块院坝,一条水泥路、一个卫生厕所”入手,建设美好家园,给村民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至9月底,共投入建设资金499.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452.9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6.8万元,投工投劳6.24万个,用于改水、改厕、改造茅草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

  通过示范点创建,把农村小康社会这一无形的概念,变成很现实的东西,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由向往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激发创造热情,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龙街彝族苗族乡恒底村,是一个高寒山区少数民族村,有村民1356户,6007人。过去,人均收入不到300元,60%村民住茅草房、杈杈房,70%村民在温饱线下挣扎。通过“三个文明”建设和“八个一”工程完工,恒底村发生了巨变。这里建成了半夏药材基地,户均一亩半夏,农民增收1300万元。如今全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人均收入达1900元,人均有粮1000斤。村里组建了篮球队,腰鼓队和苗族、彝族民族歌舞队,还组建了治安联防队。

  近日,记者到刚刚验收的龙安乡摸槽村示范点参观,看见示范点家家青瓦白墙,户户清洁整齐,一条条水泥小路互相连接,村民精神状态很好,一片和睦和谐的氛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治安、刑事案件和赌博现象发生;年轻人孝敬父母,老人满意度达100%;党员、

人大代表、村民小组长在群众中发挥作用良好,村民的满意率达85%。

  韩声雄 张天春 张信 (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