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首例性功能索赔案:失性族在尴尬中寻找温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2:57 法制早报 | |||||||||
作为全国首例性功能索赔案的主角,窦学亮硬币的正面是他一贯“维权到底”的精神和勇气,背面却是晚上偷偷落泪的悲恸。 □专题策划 姚辉 本报记者李亮刘潇潇
赵瑜 朱雨晨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性在婚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失去了性,那么家庭生活的幸福与甜蜜似乎就成了空话,牢固的婚姻城堡也变得不再坚不可摧。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遭遇却难以预言,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在意外事故中丧失了性功能。这个群体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状况?性功能的丧失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首例性功能索赔案 10月27日,我国首例性功能索赔案再次开庭审理,但并没有当庭宣判,法庭宣布将择日再次开庭。本案的原告窦学亮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这段飞来横祸般的苦涩人生。 可以说,窦学亮走过的路是悲痛的。 电话接通时,话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有力并着急促的声音。这是个坚定的嗓音,略带些沙哑,东北人窦学亮声如其人,一个坚定的维权者。 19年前,1986年,窦学亮做了第一次生殖器手术,之后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疤痕,这是典型的疤痕体质。 1987年,第二次手术让窦学亮永远刻骨铭心。是这次误诊为癌症的手术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痛苦,“生殖器被切掉了3厘米,我永远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窦学亮原本很快的语速慢了下来,似乎又陷进痛苦的回忆里。 那一年窦学亮32岁,正值壮年,儿子刚7岁。手术后的窦学亮生殖器无法勃起,生理刺激也无力挽回,彻底丧失了性能力。似乎一夜之间,“完整男人”这个词语永远离窦学亮远去了。 “当时我并没有考虑性功能,因为我一直患病。”窦学亮说,“后来我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眼泪都流成河了。” 窦学亮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维权上,他曾经在2003年-2005年,到北京上访36次。白天的辛劳占据了窦学亮的主要时间,无瑕顾及他事。可是一到晚上,想到自己的凄惨遭遇,落泪无数。 “有人也嘲笑过我,叫我‘公公’、‘太监’什么的。我心理不平衡。”窦学亮交谈时又一次伤感。 窦学亮的爱人从小就失去双亲,窦学亮并没有嫌弃她是孤儿,两人携手构筑了一个家庭。 “我们两个感情特别好。有时候也有些口角,手术后有一段时间最严重,就没有不吵架的时侯,她曾骂过我‘废物一个’,我虽然心里特难受,但我不怪她!”窦学亮说。 窦学亮曾经对妻子说:“我失去性功能,并且有癌症!你走吧!你放弃我吧!”为此窦学亮提出了离婚,但是他的妻子不同意。于是窦学亮想到了死! 窦学亮先后自杀两次。1992年4月24日,窦学亮饮下农药“敌杀死”,最终被窦妻送进了医院,保住了性命。第二次在6月份,窦学亮在家里上吊,又被窦妻救了下来。两人抱头痛哭。 而最让窦学亮感动地是他妻子的一句话,“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伺候你,直到死!” 最后,窦学亮哽咽着对记者说:“我对不起我媳妇!她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失性族”的不幸 现在安徽一家报社工作的郝先生也有着与窦学亮类似的遭遇。九年前,郝先生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不慎摔下了土坡,结果从此以后失去了性功能。而那时他刚刚结婚两年。原本与妻子的亲密感情一直是被别人称羡,自从意外发生以后,郝先生和妻子到处求医,都没能治好。尽管最初妻子还是对他一如既往的照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愈的遥遥无期,七年以后,妻子再也无法忍受,终于提出离婚,郝先生虽然也觉得愧对妻子,但深爱妻子的他还是舍不得放手,妻子于是起诉到法院,最后经法院判决离婚。 离婚以后的这两年以来,郝先生一直单身,在病情痊愈之前,他不打算再婚,因为不想再承受第二次这样的打击。尽管看不到希望在哪里,但郝先生始终没有放弃求医,他给自己设定了五年的限期,如果五年之内还是治不好,就决定找一个与他一样失去性能力的女士结婚,两人在无性中相濡以沫走过一生。开婚介 为了“失性者”的幸福 一个月前,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挂牌成立的无性婚姻介绍所就是为了帮助象郝先生这样有类似遭遇的不幸的人们而设立的。 在婚介所开业后的这一个多月里,“失性族”通过登记和咨询等各种途径纷纷前去报名,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特殊的“ 红娘”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提起开办无性婚介的原因,负责人刘某称是受到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经常给一些失去性功能的人看病,时间长了,刘某的父亲对这些人有了深刻的了解,并深深地同情他们的不幸。 当了解到这些人也极其渴望能体会家庭的温暖时,尤其是在电视上看到四川省有一家无性婚介所办得很好,有70多对新人介绍成功,深受鼓舞的刘某于是决定开个无性家庭婚介,为这些无助的人提供一个空间,满足他们对家的渴望。 坊间观点 谈到对于失性一族的看法,在外企工作的李女士说:“我不会因为无性生活离开我爱的人,虽然没有性生活,但是爱依然还在。在现今这个社会,要找一个爱我以及我爱的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相反的如果要找一个只有性没有爱的人就很容易。一个爱我的人会为我着想,为我分担我的喜怒哀愁,婚姻与性两者之间我想我会选择婚姻。纯精神的爱我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我爱他,我就爱他的所有一切,包括无性婚姻。只要有爱,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严先生对此则直言不讳:“如果我日后的伴侣因为某种病或者原因而不能与我有性生活,我想我会出轨。这种想法或许真的过于自私,但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尽管我爱我的妻子,但因为我妻子不能有性行为,在我们的性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我的爱只给了我妻子,而与我发生性行为的不过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我相信妻子也会毫无保留的爱我的一切。虽然我在外面解决性需要,但不代表我已经不爱她,至少我会选择让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去解决我的性需要。 专家:“失性族”有权选择自己的婚姻方式 尽管有学者认为,婚姻如果没有性的存在是不可能持久的,这样的婚姻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专家对无性婚姻还是持肯定的态度。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法律中心的贾明军律师说:“对于‘失性族’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双方通过无性婚姻中介步入特殊的婚姻,应该会比通常的婚姻更具有稳定性,只要是正常合理的就可以理解,也利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而我国目前的《婚姻法》只规定了夫妻间的忠实义务,并没有对夫妻间的性生活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张北川教授则主张尊重和保障“失性族”私人权利的选择。“失性族”间的无性婚姻与通常所说的名义婚姻还是有差别的,每一类型的婚姻都不可能绝对完美,都会有利弊,不能笼统地说无性婚姻不能持久,在现实生活中,有性的结合也未必就能长久。“失性族”的无性婚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私人的选择,公众不该对此过分干涉,更不应横加苛责,应当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无性婚姻毕竟还是一种少数人之间的社会现象,不可能替代主流。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研究员吴宗宪不同意人们对“无性婚姻”的理解,在他看来,有无性,其实涉及到对性的理解是否有失偏颇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性行为是同生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随着性科学的不断发展,“性”定义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上所认为的生殖器的接触以外,性行为也还有其他诸如性意愿、欲望的宣泄的表现方式,抚摸、对视等都属于广义上的性行为范畴。虽然失性族无法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性行为,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能力实施性行为,其他方式的性行为还是可以有的,比如说相互爱抚和关注。现在人们所关注的无性婚姻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性行为而言的,是对性行为含义的比较狭义的理解。 吴宗宪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人们对无性婚姻也比以前更容易接受。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性功能的人来说,丧失了常人所具备的性能力本已很痛苦,如果这种痛苦得不到解决,会加剧这个群体日后生活上的困难,这个时候,如果有像无性婚姻中介这样的机构来帮助有着相似背景的失性双方建立家庭,这是一种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行为值得肯定,有利于维护个人家庭生活的稳定,从而也就更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吴宗宪也同意张北川教授尊重“失性族”权利的观点,他说:“现在正常的夫妻之间的性生活现状也充满着不可知的状况,失性族的无性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社会公众不易对此作出过早的评价,也没必要过多加以干预,只要双方适合、适应这种婚姻形式就足够了。“对”失性族”而言,他们的婚姻生活无非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独身,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残酷的;一种是跟具有正常性功能的人结合,这也不现实,久而久之,有正常性能力的一方会难以忍受,这种婚姻的稳定性很差;而第三种就是失性族间的无性婚姻,走进这样的婚姻关系,可能对他们来说会更稳固,而且他们之间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性需求。 吴宗宪告诉记者:“自从长春的这个无性婚姻中介成立以后,得到那么多人的响应,那么对于像北京这样比长春大得多的都市来说,”无性族“群体也一定不在少数。既然成立这样的机构能够解决这么多人的切身问题,我们更应该对此予以鼓励和尊重。社会是由个体组成,个人家庭得到稳定,社会也才能够稳定。” 对婚姻法有较深研究的北京泽普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晓琳主张,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性并不是婚姻的全部,尽管性关系在婚姻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失性族”来说,他们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婚姻法》倡导婚姻自由,“失性族”之间的婚姻不应该被歧视,他们也有权利追求幸福,无性婚姻中介的出现存在其合理性,值得大家关注和肯定。 (文中被采访人窦学亮同意公布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