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翻箱倒柜 打捞东郊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5:1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记者 杨雪 陈昌君 摄影 李祥云)“我有珍藏的奖章!”“我父亲的工具箱还在!”“我有老照片。”……昨日,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委托本报独家向老东郊人征集展品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了不少东郊人的回忆,众多市民纷纷表示将捐赠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珍品,霎时间,属于东郊的那段历史在记者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昨日,市干道指挥部表示,他们将对这些物品进行筛选,选中的物品将放置在工业
博物馆中,并制作展品说明供世人参观回忆。另外,对捐赠者,他们还将发放证书,以感谢他们对首个工业博物馆的支持。

  父亲珍藏遗物一股脑端出

  昨日上午,家住桃蹊路的李女士打进本报热线,她告诉记者,已去世的父亲李秦仲留下了许多在国营成都针织一厂工作时的奖状、证件、老照片和工具,她想将珍藏了数十年的这些东西捐给工业博物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李女士家。“这是父亲1954年发的四川省工会联合会会员证、70年代初父亲在工厂工作的照片、这是荣誉奖章、这是父亲最爱惜的工具箱、这是记载着父亲当时工作情况的笔记本……”在一一向记者展示后,她告诉记者,父亲已经去世了,虽然他们已经搬了两次家,但这些东西都舍不得仍掉。拿着一件工作服,李女士十分动容,她表示,这件七成新的工作服是父亲一直舍不得穿的,而这个工具箱虽然已锈得掉色,但父亲却一直当成宝贝。他们全家以前都是针织一厂的职工,她非常非常希望这些东西能被博物馆采用,因为它们不但记载了父亲生前的岁月,更见证了东郊已经快淡忘的历史。

  相伴五十载饭盒翻出箱底

  “我是四二零厂的退休职工,我有很多珍藏了几十年的东西想捐给博物馆。”昨日下午,记者在四二零厂的宿舍里,见到了68岁的王丽珍阿姨。她告诉记者,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她立即翻出了珍藏在箱底已久的奖状、证书、光荣榜、饭盒和工作服。拿起铝制的“新声牌”铝饭盒,王丽珍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她告诉记者,这个饭盒是1959年,四二零厂整体从沈阳搬到成都时带到成都的,当时已用了好几年。刚到成都时,四二零厂这一片还是荒凉的农田,她和其他工人一起,挑砖打瓦,共同建起了工厂,在此后的30多年中,这个饭盒一直都伴在她身边。她笑着说,外孙考上大学时,她曾提出忍痛割爱将饭盒拿给外孙用,但外孙却嫌式样太旧拒绝了。拿着一套蓝色的工作服,王丽珍表示,这套工作服从车间到办公室,前几年儿子想用来当工作服还被她拒绝了。她希望这些东西都能勾起老一辈东郊人的回忆,让年轻人从中得到鼓舞。

  东郊人踊跃捐赠(部分)

  叶先生:自己以前在国光电子管厂工作,1988年厂里给每位工龄超过30年的员工发了一枚“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奖章,该枚奖章呈金黄色,由中国国防科工委制作。

  罗先生:老伴马女士生前曾在亚光电工厂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老伴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装了一台收音机,体现了东郊工人的业余生活。

  万先生:自己以前在新兴仪器厂(原成都无线电厂)工作,留下了很多极具纪念意义的东西:1958年工厂竣工时欢送工友的老照片、1956年西南一公司一处发的工地出入证、1956年的自行车完税凭证以及1963年获得的盖有成都无线电厂公章的笔记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