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杨三四和他的“龙袍蟹黄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7:18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六合农民杨三四凭着一手绝活,做出“龙袍蟹黄包”的名气,叫响了“六八酒家”和“六八农庄”的名号,日前吸引了全国100多家饭店、酒楼、超市登门寻求合作。小点心遍地开花,城里人也“闻香”赶去品尝,“龙袍蟹黄包”卖得红红火火。

  小小“蟹黄包”,十年不衰10年前,杨三四用借来的6万元开了家蟹黄汤包店,为了取个与众不同的店名,想了几天也没有结果,临注册时,他干脆把自己的“小名”中的2个
数字乘以2,取名“六八酒家”,以示既顺又发;10年后,他的总资产保守估计已达到四五百万元,龙袍蟹黄汤包名气也越来越大。

  1998年,杨三四花1.2万元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龙袍牌蟹黄汤包商标,“当时一年也就赚个五六万”,他成了当地申请商标注册的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2001年,他又专门到印刷厂定制包子包装盒,食客们吃完汤包后还能打包带走。一只盒子3元,随之而来的是包子日销量攀升到200笼——他算过了,其中,仅三分之一堂食;

  2002年,他的蟹黄包通过了“ISO质量认证”;

  去年底,他发现南京市区一些饮食企业打出“正宗龙袍蟹黄汤包”等字样的广告标牌,但这种汤包光有龙袍蟹黄汤包的包装,材料、高汤等都并非正宗后,又理直气壮地进城打假;

  ……年复一年,一个农民围着一只只汤包忙活不停,难怪小小包子,十年不衰。

  不进城、不涨价,一样赚钱咬一口,吸出的是浓浓的草鸡汤;拎不破、有咬劲的包子皮是揉擦千百次的精特粉做成的;蒸汤包,用的是柴禾和煤炉,而非煤气……小包子浑身都有讲究。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十年来,美味又正宗的龙袍汤包始终不肯进城,而且连1毛钱都没有涨过。

  “龙袍蟹黄汤包的口味之所以特别,离不开当地的水土——蟹黄、蟹肉的来源是龙袍当地的芦苇野生蟹。”杨三四说,一旦离开龙袍镇,原材料和传统的制作工艺无法保证,口味就会受到影响。“30元一笼”,喊了十年,这些年面粉涨,肉也涨,但精明的杨三四早就不靠包子赚钱了。“蟹黄汤包季节性强,只能是个‘招牌’,关键是吸引城里人来这里吃吃农家菜、感受农家乐,赚的,都是包子带出来的钱。”做包子,先做人,不能砸了招牌作为南京饮食行业协会龙袍蟹黄汤包分会的会长、“龙袍蟹黄包”商标持有人,杨三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自己砸了招牌”。除了传统汤包的做法外,蟹黄汤包制作出来要经过近31道手工工艺,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把关。四周街坊感叹:只要有了真本领,下大工夫,小点心也能做出大品牌!

  而今,来自上海、无锡、扬州等地的商家通过电话、派人上门等方式洽谈,希望合作。其中连云港一家餐馆以每年3万元的转让费,一下子拿下了5年“龙袍蟹黄包”在当地开设连锁店的销售权。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此显著,杨三四连连感叹“做包子,先做人”:龙袍蟹黄包有31道工序,每个前来加盟合作的“亲家”,都必须接受培训,掌握配方工艺和制作技巧,千万不可砸了“农家包子”的这个品牌。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