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一座城市聆听来自历史的问候——陆建德(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1:28 杭州日报

  他西装革履,温文尔雅,有一口相当流利的英语。

  他演讲的标题是《人类精神的奥德赛》,洋洋洒洒,据说有六千多字。

  但是他一开始发言,就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从刚刚结束的西博会谈起,从家乡的一草一木说起。他深信,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事业,就始于我们的脚下,始于我们朝夕
相处的城市的每一个细节。

  他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地开始注意并珍爱地方特色和地方传统,没有这样的情怀,文化多样性就无从谈起。一条老街,一家老店,一座老宅子,一套老家具,都引起我们发自内心的兴趣。然而,在一个不短的时期里,我们却轻视历史,敌视历史。例如我们曾经狂热崇拜所谓的“新生事物”。我们以“新”为美,以“新”为进化论的见证,以“新”为政治立场正确的标记。于是出现了文化浩劫,出现了“新”的专制。我小时候住在杭州城东建德村,这个浙江大学家属宿舍区一度改名为“兴无村”,附近的泰和村则成了“灭资村”。“新”得如此莫名其妙。其实这两个宿舍区的名字纪念的是浙江大学在抗战时的内迁历程。在当时,我们恨不得立即使每一个城市都在标语口号的打扮下“新”得一模一样。我们在制造全国范围的文化单一性,居然还以为那是世界新潮流。幸好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他说,杭州是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人应尽力展现历史的馈赠与地方特色,让自己和游客呼吸在历史的氛围中。历史不是孤零零的旅游景点,我们并不是因为它带来“经济效益”才重视它的价值。由于自身特殊的历史,城市也要防止建筑上的“外来物种入侵”。“新”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同义词。

  他举例说,我有位朋友住在一个很新、很年轻的城市中,但是她的法国友人却问:“你难道能容忍居住在一个比你还年轻的城市中吗?”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阐述他的观点:一个城市的建设最能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它不是为了炫耀新的财富,不是为了从天上看下来(航拍)时显得壮观,而是为了让街上的行人感到温馨亲切,有机会目睹或聆听来自历史的问候。访问过中国几个大城市,我就暗自希望,也许应该及时停止对大都会风格盲目追求,不要建设太多空旷的广场和冲天的音乐喷泉,不能把游乐场和主题公园里招徕游客的廉价噱头当成城市设计或规划的理念。希望杭州提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口号,成为全国表率。发展经济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为了更丰富多样的文化。让我们把已经颠倒了的次序再颠倒过来。”

  【精彩观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于二战之后,它应为世界团结而服务。现在它也应该承担拯救世界多样性的责任。这个计划不仅仅是文化意义上的,它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性。因为它正是和平的根基。文化的多样性并非狂妄自大。它不是生存反射。也不是少数人的呼声。它是伸出的手臂。是尊重的标志。——薛翰(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

  (记者潘宁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