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电缆厂拓疆铺平改制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2:52 哈尔滨日报

  变更营销策略进军国外市场

  本报记者 鞠红梅

  改制方案在职代会上通过、新的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曾在内外交困中苦苦挣扎的哈尔滨电缆厂,在今年这个金秋成功迈出了坚实的改制第一步。

  有过灿烂辉煌的过去,也曾在生死线上徘徊。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这个曾拥有近8000名职工的大厂有着国企最典型的经历,存在着国企改制面临的所有问题。它能大步踏上改制路,给哈尔滨市其他未改制国企提供了榜样。

  记者采访发现,“变更营销策略”是哈电缆厂得以改制的“关键词”,也为这个大厂的未来迎来一片艳阳天。

  契机,出现在生死关头

  建于1950年的哈电缆厂,曾有过让所有职工骄傲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第三位,其产品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6年利税达到4743万元,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列前三名。

  改革开放以后,哈缆像多数国企一样陷入了困境。因对市场的变化没有作出及时反应,人员包袱、债务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从1994年开始,企业出现亏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因拖欠工资、医疗费等问题,职工上访不断。到1998年,企业经济效益滑落到谷底,当年亏损8000余万元,哈缆似乎已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就在这生死关头,2000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哈缆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易地搬迁,整体改造”,通过盘活有效资产,企业出现了新的转机。而此时,因巴西、古巴等国家步入了输变电工程快速发展的时期,对电线电缆需求量极大,刚缓过一口气来的哈缆眼前一亮。

  转变,开拓出生存之路

  2000年对于哈缆是个分水岭。此前,哈缆的产品一直主打国内市场,而此时国内生产电线电缆的大小厂家达数千家之多,竞争激烈而复杂,即使是握着享誉全国的“万里”牌商标,哈缆也难以找到营销的突破口。在最艰难时也没轻言放弃的哈缆领导班子,抓住南美洲、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急需电线电缆的契机,果断作出决定———变更营销策略,进军国外市场。

  虽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其产品就已出口,“长城牌”电线电缆在一些国家有一定知名度,但此次争夺国际市场,哈缆还是屡屡受挫。哈缆的管理者们知难而上,每个人都将自己定位为经销员,带着企业资料在全球挖市场。凭借着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生产出的质量过硬、品种齐全的172个品种17000多个规格的电线电缆产品,凭借着品牌优势和老厂的信誉,哈缆不断地参加各国的竞标,一块块占领着阵地。目前,其产品已出口巴西、古巴、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其出口产品还被巴西评为免检产品。

  几年来在国外市场上艰苦卓绝的拼搏,对哈缆意义非凡:不仅偿还了多年来拖欠大部分职工的工资,还保证了上岗职工的基本工资。这个国有老厂,终于存活了下来。

  改制,老厂走上光明路

  企业得以生存、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哈缆开始寻求更大的发展。改制,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此时,这个有50余年历史的老厂显示出成熟和稳重的一面。

  “过去和将来通盘考虑、国内外市场兼收。”去年,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帮助下,哈缆制定出思路清晰、符合厂情的改制思路。今年,按照这个明晰的思路,该厂改制步入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阶段。6月,制定出改制预案,并得到市国资委批复;9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职工安置方案;9月28日,哈尔滨电缆厂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10月中旬开始,公示并发放拟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经济补偿金。

  如今的哈缆如一头刚睡醒的雄狮,引起了国内外一些相关集团公司的关注。他们在对其现状及国内外电线电缆市场充分调研后,感到哈缆的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均积极表示要参与其改制。目前,哈缆正在积极洽谈。同时,哈缆正在筹划收购国内大型电线电缆进出口公司,并拟以改制后的新哈缆为平台,整合国内外电线电缆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